石家庄市全力打造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今年3月,石家庄市井陉县文化广场创建项目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以此为契机,石家庄市在抓好文化广场“建、管、用”的同时,创新思路和举措,大力营造全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浓厚氛围,并在导向性、带动性、科学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全力打造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
加强领导,积极部署。我市高度重视项目创建工作,成立了市、县两级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部署和推进。并按照“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台账式监督,绩效式考核”原则,与有关单位签订责任书,将任务细化、量化,确保将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完善机制,精心组织。按照职责分工,文化、发改、财政、人社等多个部门齐抓共管,探索建立“分工合作、职责明确、联手推进”的运行机制。建立自查、督查、追查相结合的专项督导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创建工作的督查力度。建立信息考核机制,及时上报创建工作信息,并以此促进创建工作进展。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大力宣传创建工作,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强化措施,重点打造。按照“城乡统筹、全面发展、突出特色、实用节俭”原则,全面发动,重点打造,成片连线分类推进文化广场建设,全面开展文化广场项目建设。去年8月至今,新建文化广场31个,改扩建56个,井陉县318个行政村已建有各类文化广场209个,严格落实“十个有”标准,实施规范化管理,确保正常运转。为提升文化广场利用率,积极开展面向文化广场活动团体的各类公益性文艺培训班,努力形成一名文艺骨干带动一支文艺团队,一支文艺团队营造一个文化广场的文化氛围,推动文化广场活动蓬勃开展。
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在创建国家示范项目工作带动下,我市通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人才队伍培训、民间艺术非遗项目传承、文化创建资金投入等,助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发展,形成了以文化广场为阵地、大型文化活动为龙头、节庆活动为基础、乡镇村活动为主体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打造了中国·井陉拉花文化艺术节、于家石头村民俗文化节等一大批适合在文化广场开展的特色文化活动,带动了广场周边农家书屋、资源共享点、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基础设施的兴建,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张改萍 康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