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强,则国家强——访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李铁军
05.01.2017 01:02
本文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机械学院的“三零五”精神 在机械学院楼有一间研究室的灯光总是全楼最早点亮,也是最晚熄灭的,那就是“305”研究室。在机械学院的师生们心中,“305”不仅仅是一个门牌号,更是一种标志,一个符号,一种不惧困难、敢于迎难而上的精神象征。杨冬老师说:“机械每一位师生都以能在305工作学习为荣。” 作为“三零五”精神的创始人,李铁军介绍到,他科研生涯的“第一桶金”就是在这里“淘到”的。作为他第一个研究室, “三零五”见证了太多的努力和汗水,也承载太多的光荣与梦想。 “1998年,我找到学院的三个老师和一个研究生组建了一个团队,都是青年人,平均年龄不到30,当时研究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几平米不到的305,办公设备就是一套学生用的木质桌椅。那个时候所有的人都是很拼的,每天都是熬夜工作,太晚了就在屋子里随便找个地方就睡下了。每个人像是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没有所谓的周末,心无旁骛,脑子里只有科研工作。” 凭着这种“三零五”的精神,李铁军院长带领团队在2000年拿到了一个很“漂亮”的项目——人民币包装装箱生产线系统,近200万的科研经费是当年全学校最高的。2002年他成功主持开发出我国第一条人民币包装装箱生产线系统PL-500A,同年在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行业内生产中进行了装备;2003年研发了摩托车曲轴动平衡监测系统;2004年主持研发了速调管空间磁场分布检测机器人系统; 2005年主持研发了“PL1000A高速人民币包装装箱生产线”;2007年主持承担“863”计划项目“室内大型板材安装建筑机器人系统”; 2008年主持开发了锰剂挤压成型包装生产线开发;2009年成功开发出大型板材安装建筑机器人样机;2012年主持承担了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建筑板材安装机器人化施工装备及示范应用”;2015年主持承担了省战略新兴产业专项“汽车发动机缸体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发”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的“高温超高速可磨耗试验机定子进给子系统”,2016年主持承担了天津市智能制造重大专项“高空作业建筑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诸多项目不仅产出了丰硕技术成果,还培养了一只团队。 “好项目是拼出来的,好团队是带出来的,幸运的背后总是伴随着努力和付出。”李铁军院长谈到。十几年来,凭着这股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团队从开始的3、4个人到现在拥有千人学者在内的120人左右的科研队伍,逐步形成了包括以教育部特殊环境下服役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创新团队、河北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天津市重点领域额创新团队、河北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化施工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河北省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中心为主的“平台+团队”组合。 “把平台和团队的建设起来,‘三零五’精神就会延续下去,永远生机勃勃。我希望学院搬迁到新校区之后依然保留305的门牌号作为一个研究室,继续用‘三零五’精神去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李铁军院长如是说。
“用科研思维寻求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规律” 教师、科学家、院长、团队带头人,随着资历的不断加深,李铁军院长担负的角色也越来越多。处理教学、管理和科研之间的关系,李铁军院长有一套独特的理论“开展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的重要基础,运用科研思维可以寻找出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科学规律”。 “在工程学理论中,力学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套理论对于管理和教学工作同样适用。” 在整理了学生近几年的成绩时,李铁军院长发现在学生们第三学期和第六、七学期成绩出现的波动较大,他利用力学定理F=ma以及惯性力、推力和拉力的关系对此进行了分析。第一、二学期还带着高中时期家长和老师的推力,第三学期靠惯性力,但此时缺少拉力,拉力就是对专业前景,对未来的期望。若此时没有拉力反而受到羁绊,如恋爱不顺、沉迷游戏等,都可能造成退步。处于第六、七学期,同学们会面临着是否考研,工作是否有足够的资本、信心等问题,就会再次陷入迷茫之中。 “解决办法就是接上拉力的线,激发学生兴趣,梳理清楚对未来的规划,使学生兴奋起来。”每年,李铁军院长都会在第三、第六学期举办两次学习和职业规划讲座来帮助同学们度过迷茫期,迄今为止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年。毕业多年的学生,谈起李院长那令人终身受益的讲座,还会感受颇深:“李院长的讲座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掌握学习的能力,是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 《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设计》,这些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离不开李铁军院长的悉心付出。作为主讲人,“这门课程从最开始的没有教材到我们自己找资料、编教材,现已成为本硕博的主干课程。“我还是特别喜欢上课。我的课上没人玩手机,第一排常常会坐满了人,讲到有精彩的地方,同学们还会报以掌声。”李院长坦言道。“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做科研,都要培养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脑洞大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做人的品质。让学生胸怀更宽广,视野更开阔。” “一切有利于学科发展和师生健康成长的,就是好的。” 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晋升为教授,两次破格提拔,李院长认为“这不仅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近二十年来,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直是支撑李院长的动力。 在学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李铁军院长感到任重而道远。“欲其上者,得其中也;欲其中者,得其下也;欲其下者,无所得也。先定一个大目标,学科排名争取进入全国前十五名。”李铁军院长认为,设定长远目标对于目标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用高标准要求,即使最终结果达不到,也能实现很大进步”。 “学院的科研氛围和人文氛围非常重要。严谨、踏实、进取、不畏困难,机械学院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对于年轻教师和管理工作者,李院长认为,要亲自带领年轻人,让他们明确科学边界,知道科学问题是怎样的,并且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与肩上的担子,不要妄自菲薄,要脚踏实地的做每一件事,厚积而薄发”。 人才工作是实现学院发展和学科建设至关重要的部分。从三年前,机械学院开始每年引进10个优秀人才。李铁军院长说,“除了引进新鲜血液,对于人才来讲还要引育并重,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我主张:一切有利于学科发展和师生健康成长的,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装备强则国家强。学院兴则学校荣。李铁军院长秉承着“工学并举”的理念,攻克着智能制造业领域一个又一个的难题,用自己的科研精神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地层深处、海洋及宇宙空间超高层建筑现场,会活跃着这样一群机器人,他们的名字叫“工大制造!”
李铁军院长介绍我校建筑机器人
协同创新团队合影
移动式大型板材安装机器人
文/于巍 宋三妮 商丽伟
图片提供/机械工程学院
录音整理/新闻中心红桥采编部
本文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05.01.2017 01:02
12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第九届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坛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
主 讲 人 : 与会专家
活动时间:河北师范大学
K-theory of operator algebras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geometry and topology
主 讲 人 : Guoliang Yu Pr河北师范大学
引领“芯”未来——化合物半导体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主 讲 人 : 房玉龙 研究员
活动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