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访局让信访“阳光化”

09.02.2015  19:35

    叫嚣、哭泣、拉扯……上访群众经常堵在党委政府门口,希望能有“青天”。可是,进不了门、找不到人、办不成事,寻“青天”的心愿总是扑个空。

    如今这样的状况不再有。1月30日上午,北京永定门西街,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室门口,上访群众依次排队,进行安检、登记、反映问题。“以往高峰期这里会聚集3000人,而今天上午估计只有300人。”工作人员介绍说。

    转变从何而来?日前,记者走进国家信访局,深入了解信访制度改革新变化、为民解忧新气象。

     不再受理越级上访,压实地方责任

    “你是哪里人?反映什么事情?”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室6号登记窗口,工作人员正在仔细询问。他告诉记者,随着逐级上访新规的实施,很多上访事项不再属于国家信访局受理范围,“通常我首先会劝他们逐级上访,回家乡解决问题”。

    长期以来,上访群众认为“官越大,越能解决问题”,选择进京上访。实际上,即便国家信访局受理了,可能还是需要地方协助了解情况。同时,为降低群众信访成本,2014年5月1日,《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正式实施,规定“遇到问题应首先在地方反映”。

    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张恩玺介绍,截至去年12月31日,信访秩序明显好转,其中群众到国家信访局来访批次、人次分别下降24.9%和36%。但是问题来了,有些进京上访不再被受理了,地方的依法履职该如何保障?

    “依法逐级上访,坚决不开口子。”国家信访局来访接待司司长姜苏莉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地方不愿接或者接不住的情况,我们正在着力健全工作制度规范,通过问题通报、案件督办等办法,压实地方责任。

    调研式接谈是压实地方责任的又一“杀手锏”。506号接谈员介绍说:“如果在窗口登记中发现之前地方政府部门办理程序上有瑕疵的,上访群众就会被安排到接谈室,进一步了解情况,问题一聊便知。

    记者还了解到,初次信访、国家信访局重点关注的案例,也属于调研式接谈范围。“接谈不等于受理,但这有利于了解最新的社情民意,有利于从政策角度对各级政府的为民解忧提供意见建议。”506号接谈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