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环保报告 不断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27.04.2016  09:51

 2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15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与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与全国人大代表等,就此次报告中提到的农村污染问题、土壤修复问题、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充分发表了意见。

  应重点解决农村污染中的突出问题

  车光铁委员认为,在农村受城市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的同时,农村生产、建设和开发造成的污染也在危害着城市环境。因此尽管农村人口密度较小,自身环境也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城乡相互影响和污染转移蔓延等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为此,车光铁建议,应进一步统筹推进城乡环境保护工作,结合新农村建设整体需要,全面加强城镇和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重点围绕城镇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环保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环保公益性事业发展。

  谢旭人委员表示,报告提及“十二五”期间全国完成了7.2万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1.2亿农村人口直接受益,反映了这些年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效。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必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人居环境建设。因此,建议建立完善农村环保建设的投入机制,重点解决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例如让农村群众能喝上干净的水、使用卫生厕所、走平坦的路、处理好垃圾和污水等。

  郭凤莲委员说,农村垃圾处理问题不能忽视,例如大量塑料制品产生的垃圾在自然环境下难以降解。她建议,农村垃圾的治理工程应该列入国家重点项目。

  土壤治理相对薄弱,亟待加强

  杜黎明委员表示,最近媒体曝光的常州外国语学校周边土地污染问题,暴露出了土地污染的危害性。根据报告显示,土地污染防治的专项经费仅为大气污染防治经费的35%和水污染防治经费的30%,而实际上土地污染治理难度远大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因此建议加大财政保障的力度。

  严以新委员也表示,目前土壤修复资金非常缺乏,需要投入的资金与实际中央财政资金之间存在着巨大缺口。严以新建议,在土壤修复上一方面需要国家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应采取例如PPP的合作模式。现在有的民营企业有资金和技术,但却无法参与投标,这方面国家应从长远战略考虑,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环境治理中。

  王明雯委员认为,目前与水、空气污染预防与治理相比,土壤污染防治在相关法律制度及标准制定方面比较薄弱。因此建议尽快完成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同时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立法进程,尽快出台《土十条》,推动土壤污染防治。

  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环境治理

  彭森委员认为,在解决环境治理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上,要同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去产能的工作更好结合起来。彭森表示,治理环境不能就环保讲环保,相反如果经济结构调整得当,整个环境治理也会取得重大进展。按照中央要求,去产能要多利用市场机制,因此建议更多利用环境、质量、技术等标准来推动去产能,使之符合市场化的方向,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推动这项工作。

  吕祖善委员表示,要根本扭转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手。吕祖善认为应从两方面着手,第一是“控新治旧”,即控制新的污染、治理旧的污染,实现环境质量逐步好转。同时还要“监建并举”,不仅要加大监督监管力度,还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和控制设施的建设和利用的力度。另外,环境治理的顶层设计也应加快,按照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分的要求,以区域环境容量和区域环境战略评价为依据,提出控制并逐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具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