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八议稳增长打出微刺激组合拳
本月初公布的5月官方制造业PMI超预期转暖,经济向上动能有所恢复,而梳理4月份以来的 国务院 常务会议也不难看出,“微刺激”政策有加码迹象,且愈发强调有的放矢。
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 发改委 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政府今年以来的多种“微刺激”手段保证了中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积极稳健地运行,符合经济发展需要,有效果。市场将其解读为,这是官方首次承认“微刺激”存在,并且合理。
今年早些时候的不利因素,包括消费低迷和外需疲软所带来的冲击,以及去年底收紧金融政策的滞后效应等均已有所减退,政府直接政策支持一直较为节制和有针对性。
8次常务会议均涉稳增长
4月份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于4月2日、4月16日、4月23日、4月30日、5月14日、5月21日、5月30日和6月4日主持召开了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梳理会议内容可以清晰看出,稳增长是会议强调的关键词之一。
4月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打响了此轮系列稳增长的“发令枪”。
“着力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前提。”李克强在会议上明确。
此次会议决定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并确定了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
在4月16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再次强调,当前政府要把“稳增长”作为重要任务。会议确定了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措施,并决定延续并完善支持和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
多位官方智库经济学家均普遍认为,总理对GDP增速的关心更多考虑就业稳定,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结构,7.4%的增速对于完成今年中国就业目标其实已经足够。
4月以来的稳增长举措侧重点十分清楚。李克强在4月23日指出,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以结构改革推动结构调整,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当天会议确定了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政策措施,并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
随后的几次常务会议则分别把目光聚焦于稳出口,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会议均强调了上述举措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作用。
“微刺激”兼顾增长与改革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后,今年中国经济主旋律便圈定在改革,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也必然会面临阵痛。
国研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从大背景来看,中国经济目前仍处在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换期,但中高速的底在何处会有一个探底的过程。
在此背景下,如何找准发力点?经济学家们的建议是将短期稳增长与长期改革相结合。“要特别重视改革增长效应,把那些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改革放在优先位置,这一点尤为重要。”刘世锦说。
这在稳增长系列措施中可以得到印证。5月14日的常务会议就指出,要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创新驱动,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促进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发改委一位官员表示,潜在增长率降低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也需要改变,直接体现在要从供给与需求两侧入手,供给端重在调整,为微观经济主体创造条件,比如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调整区域结构,推出京津冀规划等。
“而在需求端也要避免只刺激一时,比如这次加大中西部铁路投资,就可以为我国东中西部平衡奠定长期基础。消费端虽不采取补贴等刺激政策,但加大民生保障,推进棚户区改造,完善大病医保等都会给百姓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这位官员说。
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苗头
稳增长政策推出后,一度与经济下行压力之间处于僵持状态,但从5月已披露 数据 看,经济好转迹象已经开始显现。
5月,不仅制造业PMI指数创下年内新高,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也升至55.5%,印证了企业生产经营日趋活跃。另据“中国·义乌小商品指数”信息系统监测,5月份景气指数继续上涨,为1132.98点,环比上涨28.9点,同比上涨28.16点。显示我国外需和内需均有恢复迹象。
稳增长步点仍在持续,并就目前企业融资难问题发声。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深化金融改革,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
分析人士指出,近两个月的“微刺激”有很强的连贯性,先明确重点支持领域,目前则开始侧重于解决资金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从而真正激发经济活力。
财政资金也开始通过调整支出节奏和渐进式改革等方式向实体经济输血。 财政部 日前下发通知,敦促政府部门更有效地使用财政转移并加快预算财政支出,以确保完成全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中金公司报告称,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促进总需求扩张,有助于稳定下半年经济增速。与去年为了稳增长而出台的盘活财政存量的措施类似,将有助于加快财政支出进度。
稳增长是否还留有后招?众多分析人士都认为,鉴于目前小微企业仍面临资金等困境,这种可能性较大。
宏源证券分析师孙海琳认为,二季度经济形势可能与一季度相差不大,但三季度面临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影响而存在更大下行压力。由于政策传导生效具有时滞性,决策层不会被动地等待经济数据确认经济失速下滑后再匆忙推出政策,而是打政策提前量,进行预期管理和及时托底。(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