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服务“三农” 探索改革新内容

22.11.2014  13:04

                          在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进程中,献县供销社立足农业发展的大背景,紧扣服务三农主题,结合实际找定位,认真发挥网络和组织优势,积极整合农资、农机、技术等要素,兴办农业综合服务站,联合乡村两级,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积极开展托管式服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县域农业发展背景

1、土地流转初具规模。近年来,献县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农民弃农经商或进城务工,每到农忙季节打工和种地难以兼顾,有的干脆放弃种植,造成耕地的闲置。而在国家相应惠农政策推动下 ,依靠先进农业技术,经营农业并非无利可图。土地规模经营逐渐形成为生产的必然。几年来,献县因势利导,不断加大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力度。截止目前,全县已经流转土地13.6万亩,占全县耕地的15%。但随着土地流转数量的增多,在农业管理和农技服务上出现了空缺,个别地方出现虽然集中规模了,但存在相对减产、整体效益不高、资源浪费、投入成本过高等现象,影响了农业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2、农机资源浪费。在土地托管过程中,一些农户为了方便,虽然投资购买全套农机具,但利用率很低,过了农忙

季节,农机具出现了大量的闲置,造成了资源浪费。

            3、技术、信息、服务滞后。从事土地流转的工商企业,不擅长农业经营,有资金缺技术,不能发挥最大效益,而科研院所的一些先进技术缺乏转化为生产力的平台,没有应用之地。由于缺乏信息共享,种植上的盲目性,造成了农民丰产不丰收。另外,由于缺乏产后服务,农民对农产品市场信息了解不够,销售环节多是单枪匹马闯市场,一方面农民卖不出合适的价格,消费终端农产品价格却居高不下,利润让流通环节的投机商轻易赚取了。

二、探索土地托管服务

        1、搭建服务组织架构。县供销社联系乡镇政府,建点布网,成立土地规模经营服务中心。县供销社与3个乡政府共同组建土地规模经营服务中心,主要为各村土地流转、土地规模经营开发提供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土地流转信息的发布、登记鉴证、农业生产管理、农资、技术及农产品销售等多环节。目前由县供销社和垒头乡政府联合建立的垒头土地规模经营服务中心已为该乡完成土地流转2万亩,其中千亩以上规模经营3个,种植良种小麦2万亩,投资800万元装水利设施500余套。

2、成立经营性服务实体。针对土地流转后形成的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供销社建立农业综合服务站,并由其组织全县农机合作社成立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技术、管理、农机作业等服务,从种到收实行统一管理。面向全县,经营性服务实体分片划区,统筹利用资源,实行分区域作业。目前,县供销社联合西城乡秋江农机合作社为周边的本斋、商林、十五级、韩村等乡镇实行土地托管已经达到2万余亩,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3、推行托管服务方式。基本采取了两种形式。一是订单式托管。按照比市场优惠的价格,对所有生产环节“打包”收取费用,由供销社领办的农机服务合作社承担全程托管任务,正常年份确保一定产量,不足产量由托管方补给农户,多出产量部分由供销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得。二是阶段性托管。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托管方对农业种植某一阶段、某一环节进行托管,收取某一环节相应的劳务费。

三、初步成效

1、推动了土地经营的集约化。在不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托管,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集中整合起来,进行集中管理、统一作业,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农机合作社从播种、中耕到收获等各环节全部机械化作业,献县秋江农机合作社在农忙时利用40余台大型农机具进行作业,田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做到了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2、推进了农业经营的专业化。农机合作社以专业化的分工和现代化的大型农机具,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回答了“谁来种地”的问题,在托管过程中,工作人员组成专业化的团队,划分农机作业区,实行统一供油、维修和调度,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合作社充分发挥种田能手的作用,依托他们改善对片区农田的管理。既改变了农户的兼业化经营状态,通过分工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献县秋江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管理人员,50个机车驾驶人员,利用40余台大型农机具,在农忙时为托管的4000余户2万余亩农田机械化种植和收获,依靠科技支撑,有效地挖掘了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了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形成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格局。

3、节约资源,增加收入。实行土地托管后,农民单户的农机具可以租赁、出售,不仅提高了利用率,而且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农民的开支。专业合作社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及销售,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作物单产量,大大减少了成本。拿2万亩小麦计算,从种植到收获,每亩节约成本150元,一共可节约300万元。被托管户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在保证取得农业生产收入的前提下,农民开始进城务工,赚取劳务费,并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了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4000户每年可增收800万元,实现了农户和托管服务实体的互利双赢。

四、存在的问题

1、取得农民信任需要一个过程。由于土地托管是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短时间内还不能为广大农户接受,需要采取加大宣传力度、签订合同、先服务后取酬等方式进行一段时期的推广。

2、缺乏资金支持。献县供销社自身实力比较薄弱,所联合的合作社规模都相对较小,自有资本较少,社会融资能力较弱,贷款难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受资金规模的制约,在拓展服务方面力不从心。

3、缺乏人才、技术。受就业环境、工作强度、工资待遇等影响,供销社服务站和农机合作社很难形成自身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人才匮乏现象突出。同时,技术部门又难以提供有效服务,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普及应用不强。

五、下一步发展设想

1、扩大服务范围。土地托管是农业发展趋势,献县供销社将全力扩展服务面积和服务内容。在服务面积上由点带面,向全县乃至县外辐射,在服务内容上由单一项目向全方位发展,从土地整理、农资购买、技术服务、田间管理、收获播种、销售等实行全程一条龙服务。

2、延伸产业链条。随着土地托管服务范围的扩大,适度延伸产业链条。一是向上游的种子培育、购买,化肥的生产、销售延伸;二是向下游的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延伸,形成一系列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产业模式,以实现土地托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