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泰斗吴清源百岁辞世
这段传奇 没有“封盘”时
■图为2004年9月27日,吴清源(左)和夫人在云南大理游览。新华社 发
围棋泰斗吴清源百岁辞世
□本报记者 常明
“为了能够再接近真理,哪怕只是一步,我希望自己能活到100岁。为了完成我的围棋使命以及希望通过围棋实现国际间友好的愿望,我要求自己夜以继日地努力研究。”
世界围棋泰斗吴清源在自传《中的精神》自序中这样写道。他老人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1月30日凌晨1时许,吴清源在日本神奈川一家医院去世,享年100岁。他在围棋界曾经是棋力最高,也是寿命最长的人。
拒绝戴眼镜和助听器
在吴清源的围棋世界里,喜欢自由无羁、任意发挥,不受传统的定式约束;在他平时生活中,尽管已经100岁了,吴清源一直拒绝戴眼镜和助听器。
2014年6月7日,吴清源度过自己的百岁生日。他的秘书牛力力说,吴老师年岁已高,平时寡言少语,但只要坐在棋盘前,思路仍然清晰,只是遗憾的是,他的眼睛已看不大清楚,“大飞”、“小飞”要提示他才能看清。但他拒绝戴眼镜和助听器,自小到大,他都不喜欢身体上有任何束缚。不摆棋的时候,他就躺着休息,他的能量只用于棋盘上。
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今福州市)的吴清源,从棋手成绩讲,他1939年至1956年十七年间在最残酷的升降十番棋中打败当世日本所有高手,君临棋坛,被公认为“昭和棋圣”;从围棋贡献上说,吴清源打破传统边角束缚,强调效率与速度的“新布局”,开创了绵延至今的现代围棋,并在晚年提倡“21世纪围棋”,一生走在创新前沿。
吴清源辞世,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感到非常沉痛,也有一丝欣慰。沉痛是因为前不久刚为这位最声名显赫的泰斗级人物过了百岁生日,欣慰的是,老人家在半夜里很平静地走了,没受什么罪。
只要有棋 面条能吃一年
第一次走进吴清源的家,电影《吴清源》的导演田壮壮这样描述道:“他们家摆设简朴,家具大概都用了四十多年了,他下棋累了就躺在旧沙发上休息,生病了要住十几个人的大病房。他穿衣服也不讲究,领子都破了,被称为围棋界‘神’的这么一个人,平凡到你都觉得意外。”
“牛力力说,曾有几个台湾、日本导演想拍吴清源自传,但吴老师不同意。过了一段时间,牛力力打来电话说:‘就请田导来拍吧。’后来我才明白,吴清源想找个大陆的中国人拍他的自传。”田壮壮回忆道。
在电影《吴清源》里有个细节,吃饭时,妻子中原和子给吴清源盛饭递碗,田壮壮在画面再现时使用了放大和特写。“围棋界所有的人都说,最伟大的就是师母。为什么呢?说你伺候人容易,伺候‘神’太难了。师母对我说,给他吃一年面条,他不会问为什么老吃面条。一件衣服,你一个月不给他换,他也不问‘你为什么不给我换衣服’。他脑袋里就只有围棋。”
聂卫平昨天称:“吴清源老师是一个温厚长者,我至今还没听过有对他为人不好的言论。有一年我在日本,与沈君山神侃桥牌,一边的吴清源先生听到后,很认真地对我说:‘博二兔,不得一兔’。我听后如醍醐灌顶,大受震动。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
成就心灵修行大道
古今中外,你最佩服的人是准?金庸曾称:“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
金庸曾写道:佛家禅宗教人修行当持“平常心”。吴先生的“调和论”主张在棋局中取得平衡,包含了深厚的儒家哲学和精湛的道家思想;吴先生后期的弈棋不再以胜负为务,而寻求在每一局中有所创造,在艺术上有新的开拓。放眼今日中日棋坛,能有这样胸襟的人可说绝无仅有;吴先生在弈艺中也教人持“平常心”。到了这境界,弈棋非但不是小道,而是心灵修为的大道了。
“现在年轻的棋手搞竞赛就是要拿冠军,他们的内涵和吴老先生追求的围棋发展的概念不同。”王汝南称:“吴老先生最可贵的是对围棋的这种执着,他经历的时代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时代。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能保持对围棋的钻研,把它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这种精神不是我们一般搞竞赛的棋手所能够完成和担负的。”
吴清源曾说:“一百岁后我也要下棋,两百岁之后我在宇宙中也要下棋。”追求围棋之道,吴先生早已看透生死。他的离世只是一位期颐寿者的尘世句点,世界上永不消失的围棋落子之声,将是对吴清源的最好的追念。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