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法院:加大离婚案件庭前调解力度

10.06.2014  20:28

      今年以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在践行群众路线活动中,从维护家庭、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出发,针对离婚案件中的有些当事人不能够正确处理家庭与社会关系,遇到矛盾不善于沟通,不积极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是一纸诉状诉至法院,要求离婚的情况。将庭前调解作为维护婚姻家庭稳定的主要手段,积极开展庭前调解,而不是急于审判。使好多濒临破裂的家庭重归于好,从而挽救了一个家庭,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环境,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调解中,审判人员根据多年的调解经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重点攻坚:一是审判人员从双方当事人入手,做其思想教育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分清是非,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从民俗、道德、法律各个角度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指出各方当事人的缺点错误,使他们在看到对方问题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当庭做出保证。促使双方尽释前嫌,重归于好。二是审判人员通过原、被告的亲朋好友以及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或村干部进行调解,使其放弃离婚的念头,重新生活。由于方法得当,寻找问题症结准确,大部分离婚案件通过庭前调解得到了圆满解决。离婚男女双方也非常感激法院审判人员的这一做法,认为法院挽救了他们的婚姻家庭。

      如原告王某诉被告于某离婚纠纷一案。被告自身有许多恶习,尽管经过原告及亲友的多次劝说,但被告仍然我行我素,不能改正自身的缺点错误,而且喝酒后殴打原告。原告无奈状诉法院,请求与被告离婚。案件受理后,审判人员了解到原、被告系自由恋爱后结婚,双方感情基础较好这一情况后,及时传原、被告到庭;法官从各个角度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特别从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着重做工作。原告同意与被告和好,但要求审判人员能够对被告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教育。根据原、被告的陈述,法官在指出了原告不足之处的同时,重点批评了被告。使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均表示今后要珍惜婚姻生活、改正自己的错误;被告在法庭向原告当场写下了保证书。由于法院审判人员能够对症下药,抓住该案的症结,使该案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编辑:逯永霞

文章出处:河北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