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场县马铃薯产业协会积极发挥行业桥梁纽带作用

30.12.2014  14:37
  •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 2014年12月30日
  • 【字体:
  •   围场马县铃薯产业协会成立于2012年,拥有会员260人。今年以来,协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全面做好协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围场县马铃薯产业向科学、规范、健康发展。

      一是创建马铃薯高产示范园区。共建设30个以高产创建示范、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晚疫病综合防治、节水灌溉等技术为主要建设内容的马铃薯综合示范园区,面积10000亩,其中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马铃薯综合示范园区5处,200亩以上的马铃薯综合示范园区25处。各示范园区亩产均超过计划目标产量3000公斤,亩产值达到3000元左右,示范效果明显,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同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引进新成果、新技术15个,在朝阳湾等乡镇实验站进行专用型马铃薯、抗晚疫病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河北农业大学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及对杀菌剂抗性监测和有效药剂筛选的研究。在腰站乡建设“南方秋作”用种薯繁育试验基地及薯菜两茬种植100亩,品种为“中薯3号”,发往重庆基地进行试种,试种效果良好。

      二是开展“整村推进科普惠农兴村”科技示范工程。整合项目资金投入,在西部、西北部和南部重点选择马铃薯产业发展薄弱的15个村开展“整村推进”示范项目。充分利用国家项目、县级扶贫和县产业资金对15个村进行脱毒种薯补贴,示范引导农民采用脱毒种薯,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采取良种良法配套,推进区域马铃薯产业发展,安排克新一号原种461106公斤,共落实种植面积3407亩。在马铃薯生长期及收获期分别在新拨乡村骆驼头村和大头山乡裕泰丰村举办“马铃薯高产示范现场观摩会”。经专家测产,亩产达2500余公斤,亩产值3000余元,实现全面丰收。通过实施整村推进示范工程,有效地提升了马铃薯产业薄弱区域发展水平,经过测产亩产较对照增产20%、商品性提高7%,亩纯收益增加300元,为全县马铃薯提档升级奠定了基础。

      三是加大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该协会把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作为提升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切入点来抓,采取优惠措施,积极鼓励引导淀粉加工企业、经销大户建设马铃薯贮藏设施。大力推广马铃薯先进贮藏保鲜技术,变秋季销售为根据市场行情择时销售,增加效益,在全县大搞贮窖建设。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马铃薯仓储设施建设标准,结合县域气候条件,按照种薯、原料薯、商品薯分级、分类贮藏的要求,新增贮量2万吨,并制定全县仓储设施建设技术标准。截止到2014年10月,全县储藏能力50吨以上的贮窖4358个,其中1000-5000吨以上的贮窖65个,5000-10000吨以上的贮窖15个,10000吨以上储窖6个,规模贮藏能力65万吨。

      四是组建河北省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筹建由我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马铃薯生产加工企业等单位组成的河北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成立后,将重点围绕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种植和不同市场消费需求的马铃薯选育工作,建立新品种综合配套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研究集成马铃薯生产关键技术,建立适合不同种植条件的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体系;研究马铃薯数字化高产栽培技术,建立不同种植模式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创新体系;研究马铃薯农业机械和加工设备,建立马铃薯产业机械化技术创新体系等几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和联合攻关。

      五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加快。协会积极为永丰种业等7家企业搭建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推广应用平台,为技术推广机构与种业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引荐脱毒马铃薯繁育工程技术中心利用主导产业科技资源优势与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农科院开展技术创新;促成了永丰种业与张家口市农科院建立了“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引进马铃薯新成果“中薯5号”、“中薯18号”进行中试与试范,全年促使4项专利产品成果转化,实现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

      六是协会会员素质明显提高。协会通过开展行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信息交流、会展招商以及产品推介等活动,先后培训协会会员和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组织召开现场会、产品推介会8场(次),推动了协会会员、技术人员、种植户知识更新,开拓了眼界。

      七是成功注册“围场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围场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提升了马铃薯产业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作出突出贡献,被评为市级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