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法律“睡美人”成依法治国必解题
现行240多部法律中常用仅30多部 有的法律一“睡”几十年
依法治国法先行,而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法律法规虽已颁布实施,但因其缺少适用性和操作性,成了法律“睡美人”,有的一“睡”十几年、几十年。要实现“良法善治”,必须根治法律“睡美人”,应清理的清理,该废止的废止,以确保法律尊严。
现行240多部法律常用的仅30多部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43部现行有效法律;国务院制定了68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批准了90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法规。这充分说明,我国立法成果丰硕,足以与一些法制发达国家相媲美。然而在“立法繁荣”图景下,如此繁多的法律法规是否都有效发挥了作用?
北京市抽样调查显示,在我国现行的240多部法律中,司法机关经常据以办案的法律仅有30多部,一些较发达城市也不超过50部,绝大部分法律不具备诉讼活力,难以进入诉讼实践。
这仅仅是指法律而言,倘若扩大至包括法规、规章等在内的整个法制体系,在实践中未能有效实行、或在诉讼中未能有效“唤醒”的法律“睡美人”,更是难以计数。
“民告官”沉睡23年才被唤醒
被誉为“民告官”法律的行政诉讼法去年底才首次提出修订,此前已运行了23年,一些法条早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弊端频现。立案难、胜诉难、执行难让百姓望而却步,一些规定早已“酣然入梦”,“唤醒”已是民心所向。
如1994年出台的国家赔偿法在司法实践中举步维艰、备受冷落,一些条款早已与现实脱节,许多法条已“沉睡”多年,成了“摆设”。
记者在调研中还梳理出近期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看上去很美”,而在现实中难以操作,结果必然是“沉沉睡去”。
2013年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规定,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子女应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谁来定义“经常”,违法又如何惩戒?“看上去很美,实际很荒唐。”一些专业人士诟病。
去年9月施行的《深圳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规定,对“在便器外便溺”等不文明使用公共厕所的行为处以100元罚款,被称为“尿歪罚款”。
民众不解:该在便池装电子监视器取证,还是取号方便、对号查验;是不是要再招一批公务员专门监管处罚公厕“尿歪”?
2012年,《北京市主要行业公厕管理服务工作标准》出台,要求公共厕所苍蝇数不得多于2只,遭到公众质疑。
此类注定无法施行的“空头”规定频现,结果必定会成为“睡美人”条款。
“常回家看看”道德能约束就不要立法
根治法律“睡美人”已迫在眉睫,要走出“立后弃管”困局,改、废、释要及时跟进。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启动简易程序对一些法规法条及时进行修改,以此来解决程序繁杂、无暇顾及的难题。
另外,必须防止立法万能的观念。道德能约束的,不要立法。比如“常回家看看”、“便器外便溺”等条款,应明确法律法规只是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对那些通过道德约束能解决的,应优先考虑适用其他手段。
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一定要针对“时弊”,避免理论性强,操作性差。要摈弃立法冲动,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广泛征集民智,充分体现民意。
“唤醒”法律“睡美人”,是依法治国必解之题。期盼立“良法”,行“善治”,让法律在实践中,从守望正义的规则切实变成慰藉人心的真实力量。
相关新闻
反腐 空气质量 食品安全 依法治国 百姓期待多
金秋十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这是党的中央委员会全会首次将法治作为主题。在中国法治进程新的重大突破进入倒计时之际,亿万人民群众有着怎样的期许与热望?
“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很严峻,希望法律更严厉一些,让那些造假者假一赔十,再也不敢害人。”来自吉林省吉林市的打工者柴莉莉期待。“空气污染这么严重,可是还有那么多污染企业关了又开,法律上有没有办法管一管?”家住北京海淀区的侯萍说,如果雾霾继续这样严重下去,她只能把年迈的父母送回福建老家了。
“我们对反腐当然拍手叫好,就是不知道这阵风能刮多久。”太原市小店区居民李月说,这是她的疑虑,也是她的期待。专家指出,只有建立令官员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愿腐”的制约监督机制,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体制,才能让反腐抓铁有痕、玉汝于成。
在湖北武汉办科研公司的王春宏说,当前,“拍脑门、拍胸脯、拍屁股”工程还在一些地方出现,政府在一些领域管得过多、过细、过滥。希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后,依法行政的更多重要环节和领域能取得进一步突破,政府部门想问题、做决策以法律为准绳,真正让改革红利惠及普通百姓。
调解、开庭、再开庭……四川成都的私企老板王剑已经为一起合同纠纷案“耗”了两年多。王剑说,他特别关注这次全会怎样推动加快司法体制改革的步伐。“作为一个老百姓,看到法律公正了,打官司更容易了,就会觉得改革有了实际效果,这也是我的期待。”
“看看街上还有多少‘中国式过马路’,就会明白我们离真正的法治还有多远。”安徽合肥市民程明铭的期待是,全社会都树立起法治意识,让法律条文落实到位,法治真正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江苏苏州的检察官王勇说,法治信仰的建立,实质是进行灵魂深处的革命,真正服法、敬法、遵法。首先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把法治精神渗透到处理每一个事件、审判每一起案件的过程中,让老百姓感受到法治的力量。据新华社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