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内涵 打造精品——唐山市民政局为民政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唐山市民政局认真落实信息宣传目标责任制,不断提高民政信息宣传的层次和水平,努力为民政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连续3年被省民政厅评为信息宣传优胜单位。
一、完善管理制度,构建信息宣传长效机制
注重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努力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
一是建立信息员工作队伍制度。在县(市)区、机关各处室和直属单位各确定了1至2名文字功底好、写作能力强、有事业心的信息宣传员。目前,信息宣传员达到64人。人员队伍实现全覆盖,保证了信息的及时反馈,新闻稿件及时撰写、刊发。
二是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实行季通报制度,每季度通报各单位的报送和采用情况,按得分多少排名,并将排名情况发送各单位一把手,请其签字后寄回反馈;同时,在唐山民政信息网上公开,告知全系统人员下载、查阅,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三是建立工作调研制度。结合每年民政部、民政厅的政策理论研究课题,加强工作调研、政策研究和理论探讨,各单位至少撰写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调研文章。近两年来,全市调研文章每年都有40篇左右。从这些调研中,获得了大量有份量的建议、经验类信息,增强了信息宣传的深度,为信息宣传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前瞻预测。
四是建立约稿寻访制度。围绕省厅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对各单位定期和不定期约稿;同时,对紧急重点工作的进展和落实情况,定期上门了解、适时询查,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
五是建立奖励制度。各单位都建立了信息宣传奖励政策,如迁安市、玉田县、丰南区规定,县级刊物稿件奖励20元,市级50元、省级300元、国家级1000元。我局也从去年落实实施,对优秀信息员、宣传稿件和优秀调研文章,以及被省、市表彰的先进工作者,给予300至1000元的物质奖励。
二、强化精品意识,提高新闻宣传影响力
面对新闻宣传的新形势、新特点,拓展思维,努力创新,不断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
一是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调与沟通。主动搭建与媒体沟通的平台,重要时间节点前一个月,主动邀请媒体记者到民政业务处室进行采风活动,提前了解民政工作相关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媒体制定报道计划时,争取将民政工作作为宣传重点纳入到整体报道计划。每年清明节之前,组织记者到社会处、殡管处、烈士陵园等单位参观;六一之前,组织到儿童福利院参观;八一之前,组织到优抚处、驻地军营参观,重阳节之前,组织到各敬老院参观。通过参观、走访,使记者提前对民政方面的各种素材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上报采访计划时,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民政部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加强对基层通讯员的指导。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通讯员开展座谈会和新闻采写活动,为通讯员搭建沟通平台,畅谈工作体会,交流工作经验,并以电话、短信等方式,向通讯员发布各阶段新闻宣传重点,发动基层通讯员积极投稿。认真对待通讯员撰写的每一篇稿件,对稿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通讯员进行探讨,在反复修改中,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增强通讯员写作的信心。
三是集中精力撰写重点稿件。坚持用20%的时间完成80%的稿件撰写任务,用80%的时间来完成20%的重要稿件。广泛搜集整理材料,深入基层采访,从而保证了稿件的质量。在采写截瘫疗养院院长王莉的事迹时,用3天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用2周的时间分别与院内的截瘫人员、医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座谈,用半天的时间对王莉本人进行采访。稿件完成后,又进行了多次修改,最后在《中国社会报》头版“最美民政”栏目发表,在全局上下引起了较大反响。
三、挖掘信息内涵,提高信息参考价值
在信息工作中,从三个方面挖掘信息内涵,提高信息的参考价值。
一是围绕民政部、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反馈信息。学习和研究上级出台的方针政策,从文件和会议精神中抓住领导的关注点,及时采编、报送中央重要决策发布后干部群众的反映,报送基层贯彻落实上级决策的具体部署和做法,跟踪反馈决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二是围绕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反馈信息。每年的低保提标、大病救助、教育救助、慈善救助等新举措推出后,社会关注程度都很高,相关方面的信息被上级采用的机率也就相应增加。
三是围绕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上报信息。围绕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分类上报出台重大政策的反映,同样也起到了吸引上级关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