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轮椅上的40年
中新社唐山7月24日电 题:唐山大地震40周年祭:轮椅上的40年
中新社记者 鲁达 白云水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城市,不管是在闹市区还是在大街小巷,你总会遇到几个摇着轮椅匆忙而过的人,他们或是结伴或是独行。这时,不管是行人还是的士司机都会为他们提供方便。而这些摇轮椅的、脸上写满沧桑的中老年人都会微笑致意。
这个特殊群体的大量出现,是由于40年前的一场浩劫。这个特殊的城市就是河北唐山,这个特殊的群体是这个城市“集体的伤痕”。
北京时间1976年7月28日,在这个北方工业重镇发生了强度7.8级的地震。地震持续约12秒,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严重波及。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威力,使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242769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之首。
听着窗外树上蝉儿鸣叫,翻看着一沓老照片,瘫坐在病床上的张大光尽享着午后的悠闲时光。洁白的床单在深棕色柜子的衬托下,愈显这个10平米的房间简单整洁。如果不是床边的轮椅,你难以想象这里是一个唐山大地震截瘫伤员的生活空间。
张大光的“家”现在叫唐山截瘫疗养院,位于风景秀美的南湖北,目前这里正在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这个“家”是1981年唐山政府为了3817名地震截瘫伤员的收养、治疗、康复建立起来的18所疗养院中最大的一所。
“我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妈妈和弟弟、妹妹。可是,幸福在我20岁的时候戛然而止,大地震无情地夺去了父母的生命。而我被砸得腰部以下没有了知觉。”从此,张大光的人生永久贴上了“唐山大地震孤儿”和“截瘫伤员”的烙印。
张大光在这个“家”一住就是近40年。到新“家”的第一天,瘫在床上的张大光至今还记得,因为怀念死去的父母,牵挂无依无靠、年幼的弟弟妹妹如何生存下去,无助得只能流泪。
令人庆幸的是,当张大光得知弟弟妹妹与4204名唐山地震孤儿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妥善安置后,久违的笑容又挂在了张大光的脸上。没有上过大学的她,把学英语当成爱好重新拾了起来。
从此,轮椅成了张大光的“腿”和生活中离不开的“伴侣”。一段时间,她痴迷于用英文翻译文学作品。后来,瑞典的汤姆看到张大光发表的作品后,专程到唐山看望她。“我不但有许多中国朋友,还有美国、英国、瑞典、荷兰的外国朋友。”拿着与汤姆等人合影的照片,张大光自豪地说。
在唐山截瘫疗养院院长杨震生眼里,这部分唐山大地震的特殊群体,享受着最好的待遇:“治疗、吃住全免费,每个人每月都有补贴。”唐山地震40年后,张大光与800多名截瘫伤者一起,用事实打破了国际医学专家断言这些截瘫伤员生存极限只有15年的说法。
近半年以来,由于瘫痪卧床,张大光得了褥疮,在疗养院医护人员和弟弟妹妹家人的精心照顾下,病情得到好转。望着床头柜子上一盆生长茂盛、青翠欲滴的绿萝,张大光充满希望地说,“40年了,为了告慰我死去的父母,我还想好好再活几十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