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丰碑·新唐山告诉世界⑤】 从“八方支援”到“大爱唐山
2008年5月14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唐山市民在抗震纪念碑广场踊跃报名为灾区献血。闫军摄
解放军驰援唐山地震灾区。(唐山地震纪念馆提供)
新唐山告诉世界⑤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叶娟娟、汤润清)59岁的唐山市民政局工作人员刘勇,眼下正忙着编写《唐山市灾情志》。搜集整理有关资料,他经常被一种既感伤又感动的情绪包围着。
“灾害无情人有情。唐山的震后重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奉献精神真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曾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的刘勇感慨地说。
他手头的一份资料显示,当时,三大军区以及多个兵种的十多万大军齐聚唐山抗震救灾;由解放军和来自全国各地医疗单位组成的280多个医疗队、近两万名医务人员在唐山的废墟上抢救伤员;全国各地群众踊跃捐款捐物,帮助唐山人民度过震后的饥荒……
在“八方支援”下挺过这场大灾难的唐山人民,将感恩、互助融入了“道德基因”。近年来,该市因势利导,大力弘扬以“感恩、博爱、开放、超越”为核心的新唐山人文精神,凝聚了“大爱唐山”的魂魄。国内历次大灾,几乎都涌动着唐山人的大爱。
刘勇向我们出示了一份2001年完成的唐山市支持外地救灾工作概况,其中统计,自1987年至2001年,唐山市先后9次开展向大兴安岭火灾、南方水灾、张北地震、长江和松花江流域洪灾、省内各地水灾、张家口旱灾等献爱心捐赠活动,累计捐助款物近1亿元。
此外,记者从唐山市民政局了解到,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半个多月时间,唐山就有近万人为灾区人民献血234万多毫升;两个月内,全市累计捐款捐物近3亿元;唐山红十字紧急救援队,是第一支到达重灾区绵竹市九龙镇的外地医疗队。
在唐山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历年救灾捐赠登记本上,记者看到,很多人捐款时不留姓名,只写上“唐山人”“帮一点”或是“感恩的心”等。而这背后有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西南旱灾时,刚刚结婚的唐山市元亨艺术陶瓷研究所员工崔艾明和李娟,毫不犹豫地将准备出国度蜜月的2万元钱捐了出来;经营一家早餐摊的唐山市民傅育中,今年已几次为遭受暴雨灾害的南方地区、江苏龙卷风灾区捐款……
宋志永等“唐山十三义士”,滦南县“爱心小院”创办者高淑珍,到多个省份义务理发的省优秀志愿者标兵贾潮江等一个个闻名全国的唐山先进典型,更让“大爱唐山”名闻全国。
唐山是我国志愿者行动的发源地之一。截至目前,该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45.8万余人。近年来,先后有3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8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9人获评“省道德模范”。唐山市连续多次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并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