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力争把循环经济做到极致

23.06.2016  18:36

对于工业重镇唐山来说,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在采访中,如何把循环经济做到细致、精致、极致?如何让循环经济产业升级是地方官员和企业家共同思考的话题。 

发展循环经济主要靠的是技术创新,难点也在技术攻关。”唐山市发改委主任庞秋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河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张波也对此表示了认同:“技术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许多循环经济产业无法实现盈利或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重点技术难以实现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导致循环经济产品成本偏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唐山的做法就是加快自主创新和借力引智相结合。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引领循环经济产业升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赢得空间。


技术是关键 


在循环经济的实践中,企业是技术攻关的主体,采访中,唐山三友化工集团的做法值得借鉴。 

三友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李晓明告诉记者,三友通过自身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特邀院士工作站、国家级技术中心等三大平台作用,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体系,截止到2015年年底,开发了低盐纯碱等70多个新品种,184项国家专利,36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省内空白。先后参与12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的制定。 

有了技术的支撑,企业循环链条有了无限延伸的可能。当前,三友集团在全国首创了“两碱一化”循环经济模式(纯碱、氯碱、粘胶纤维),利用海水及海水淡化产生的浓海水生产原盐;生产出的原盐为生产纯碱、烧碱、氯气等提供原料;纯碱产生的废液生产氯化钙;氯碱产生的电石渣再用于纯碱生产;液体烧碱通过管道直供粘胶生产;粘胶副产品芒硝用于纯碱生产;利用氯气、氢气生产氯化氢,用于PVC、有机硅生产,并为开发区内生产海绵钛及三氯氢硅等提供原料支撑。构建了从企业内部的“小循环”到区域内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中循环”。 

李晓明说:“得益于循环经济的模式,去年全国经济不太好的情况下,企业利润还是比较理想的,计划完成利润3个多亿,实际实现5个多亿。今年初,我们一季度完成利润2个多亿。面对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及主导产品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实现了经营业绩逆势增长、稳中有进。尝到了循环经济的甜头,下一步会进一步在循环经济上做深做透,把循环经济做到极致。” 

由于技术上的优势,让三友集团成为盐化工行业的龙头,形成了以“产业链相互链接,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充分节约,环境清洁友好”为特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三大主业核心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纯碱、粘胶短纤维产能、品种和质量均处于行业前列。2011年,被评为国家级发展循环经济先进单位。 

唐山市发改委副主任曹占华介绍,像三友集团这样抓关键技术,企业纷纷把技术突围作为发展的关键,引进先进适用技术,用循环经济理念对传统产业进行了改造提升。 

冶金行业普遍采用了高炉、转炉、烧结、加热炉余压余热余气发电技术,到目前,余压余热余气发电总装机容量已达3000MW,年发电能力200亿千瓦时。高炉、转炉冷却水闭路循环等技术的应用,使全市吨钢耗新水降低到了3.5吨,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7.5%以上,实现了水资源梯级利用和工业污水零排放。唐钢是河北省第一个以城市中水作为唯一生产水源的特大型钢铁企业,水资源利用水平一举跨入国内领先行列。汇鑫嘉德冶金烧结烟气净化和联产氯化钾技术及示范项目也已入选国家科技部863科技计划蓝天科技工程重点专项课题。采用现代粉磨加工和新型环保建材生产技术,实现了年平均利用钢渣、水渣、尾矿等固体废弃物5600万吨,促进了钢铁行业与建材行业的耦合链接。 

电力行业普遍实施了脱硫、脱硝工程,脱硫石膏和粉煤灰的利用率已经达到95%以上。曹妃甸工业区利用华润电厂温排水配套建设了阿科凌5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生产的淡水全部用于工业区内的水资源循环利用。 

煤化工行业重点推广了干熄焦发电和焦炉煤气回收利用技术,中润煤化工、佳华煤化工、西山焦化、达丰焦化等骨干企业能源转换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基本形成。 

建材行业完成了市内所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配套建设和陶瓷窑炉的余热回收利用改造。利用大宗固废和林业“三剩物”生产木化地板、新型墙材、干混建材、环保板材等高端建材产品的资源综合利用先进技术正在推广和应用。 

进入“十三五”,庞秋原建议,要切实依靠科技进步突破技术瓶颈,大力发展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组织推广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适用技术。重点发展产业链接、能量梯级利用、工业废弃物排放、农业及生产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等技术和项目。 

张波建议,要更加重视创新。未来要以重点企业为依托,聚合省内外科研机构和研发人员,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借力京津先进科技力量和高端产业转移,建立循环经济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产学研用合作联盟、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突破技术研发和转化障碍,实现循环经济技术研发、转化、应用和推广一体化、快速化。

 

循环经济还需加大政策扶持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技术关带来的挑战,发展循环经济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地方政府部门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机制还需要健全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上下联动,共同推进。但个别地区存在“等、靠、要”意识,只等着国家和省里出台政策,安排资金,没有主动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缺乏有效的创新体制机制。 

对此,庞秋原建议,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集中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真正形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广泛共识。 

被采访企业认为,还需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解决用地指标少、资金周转慢、废旧物资收购发票难开等问题。 

对此,庞秋原建议,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和优先发展的项目,在税收、土地等政策上给予优惠;同时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和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利用信息网络,向社会定期公布企业产品和社会废旧物资的供求信息,向企业提供环境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投资指南。 

张波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一,坚持集中集约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是资源节约,因此减少土地资源浪费,也是循环经济的重要体现。在保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管理规定的循环经济项目用地需求基础上,要推进重化工企业集中集约发展,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以最小的占地创造最大的经济价值。从生产力布局上来看,要引导重化工业向沿海地区布局,重化工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先支持曹妃甸区、渤海新区等发展基础较好的重化工产业园区,建设省级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鼓励企业间依照循环经济产业链条需要开展横向和纵向合作,实现各自资源和产品循环使用。 

第二,加大全方位政策扶持。循环经济是一种绿色生产方式,以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为前提,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属性,政府可以对其给予适当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循环经济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及能力建设。创新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式,探索设立循环经济产业基金,扩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政府采购过程中优先采购节能节水环保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落实国家出台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给予一定的增值税退税优惠政策,有效引导再生资源向正规拆解利用企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