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美丽乡村 法院“一乡一庭”在深入

03.03.2017  19:31

调解纠纷在乡村院落是常见的镜头,化解矛盾在田间地头是不变的焦距,维护稳定在百姓身边是宽广的景深,司法为民在群众心里是充分的曝光”这是廊坊老百姓对法院“一乡一庭”建设的新评价。

2016年以来,廊坊中院特别强化乡(镇)法庭工作的督导,建立了定期通报制度。74个乡(镇、园区)法庭化解矛盾16276件,调解案件4837件,参与当地社会综合治理702件,使得将近2万件的矛盾纠纷不出乡镇得到化解。

司法创新要多落在百姓身上

2014年初,廊坊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苑三国同志刚刚上任,一乡一庭建设是他当时抓法院工作创新的“重头戏”。

按一乡(镇)一法庭的布局要求,廊坊在原有42个中心法庭的基础上,新设了74个乡(镇、园区)法庭,人民法庭总数增加近两倍。

值得一提的是,新增法庭没有新建一间房、没有新增一个编制,没有增加财政一点负担,却在当年就实现人员到位、设施到位、制度到位、业务开展到位。

新建乡(镇)法庭主要发挥履行调解、指导民调、司法确认、联系培训人民陪审员、普法宣传、参与综合治理等六项职能。

74个新设法庭都采用“1名庭长+4名人民陪审员”的工作模式,庭长由县法院选派一名政治强、业务精、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法官担任。人民陪审员从乡(镇)辖区愿意从事调解工作的人员中选任,办公地点大多设在乡(镇)政府院内。

廊坊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苑三国说“一乡一庭建设体现出司法为民的工作实质,新建法庭是走到老百姓身边的法庭,它也是‘廊坊经验’品牌的展现与拓展。实践证明,这一司法创新符合廊坊实际,既有利于法院工作与社会综合治理的有效衔接,又有利于司法功能的有效延伸,为实现全市走在全省前列更好的提供服务。

法庭就建在百姓身边

永清县农民姜某因遭受丈夫张某酒后打骂,来到刘其营乡人民法庭,请求离婚。穆乃效庭长耐心听取姜某叙述后,及时带领人民陪审员赶到当事人所在村,走访邻里及村干部,详细了解其家庭情况,并邀请村民调员一同参与调解,经过几轮反复调解,终于促成双方当事人言归和好。

和好的当事人和村里的百姓都感慨:“村里也有了法院!现在法官来我们家里说和纠纷,相比以往车马劳顿地往返中心法庭或县法院方便多了。

张某表示:“自从法院建了新法庭,我们村里的百姓不用出远门、不用进城就能把矛盾化解在村里。

姜某表示:“说实在的,村里的这些事有时就是为了争一口气,真要闹上了法庭,反而更不利于矛盾纠纷的解决,现在好了,有法官们和人民陪审员、亲友们给说和说和,解决矛盾更方便快捷,更加有效。

百姓称赞法庭法官真干实事

为加强一乡一庭建设,我们专门开展了人民法庭建设年专项活动,积极做好辅助审执活动,开展诉讼服务工作,全面提升新设法庭服务百姓的整体水平。”廊坊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赵建亮说。

新设法庭是司法为民的前沿阵地,群众可直接到法庭来访、登记案件,案件登记后由庭长和驻庭人民陪审员及时调解、及时送达,协助、配合本辖区案件审执工作。

法庭从咨询到介绍立案,建立起了受理、承办、分办、催办、反馈、办结等有效的制度体系,形成法庭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对接,通过沟通联络,了解群众的法律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法庭还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村(居)两委之间建立联系,做到与相关部门有效沟通,有效衔接,有效联动化解纠纷。

法庭工作人员还及时深入辖区村街、企业、进行走访,摸清底数,掌握情况。

翻开刘其营乡人民法庭庭长穆乃效办公桌上的一本《民情日记》记录本,上面详细的写着“上午九点约王大妈和张某进行调解,下午3点去老张家走访”。每一件案件都是这样详细的记录在这个本上,法庭制做的《民情日记》、《法律咨询记录簿》、《群众意见征集簿》等笔记本,都能够详细的让法官了解掌握村情村貌、支柱产业、风俗习惯、矛盾纠纷的特点以及可以利用的司法资源。

另外,廊坊11个基层法院还积极完成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将新选的人民陪审员充实到新设的法庭中去。人民陪审员都是选择有一定社会经验、为人正派、能说事、能平事的乡镇干部、村干部、村民代表或其他党员群众担任,按照法定程序新选人民陪审员901名,全市达到1231名。

法庭“互联网+诉非衔接”二次点亮百姓心

按照省法院要求,廊坊全市法庭借助信息化平台、互联网技术,优化人民法庭内外资源配置,积极打造升级版的一乡一庭,用小法庭里的大数据让群众享受更多的实惠。”赵建亮副院长说

“互联网+诉非衔接”工作机制的实施,开启了全市诉非衔接工作新局面,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为法庭配齐电脑、互联网、摄像头、语音、通信终端等设备,法庭将信息化的触角延伸到村、厂、社区,可以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实时调处,方便百姓解决纠纷。

香河、文安等法院为了方便身在外地,不便来回奔波的当事人,积极探索数字法庭与互联网即时视频通讯功能相结合的远程庭审、调解模式。

通过手机终端对接,实现网上委派、委托和邀请、传送文件、远程培训、业务交流、视频和语音通话等调解数据共享和调解网络帮扶功能,通过信息网络建立了,各诉非衔接部门、法官、陪审员、调解员的微信群和 QQ 群。人民群众可以足不出户的享受面对面零距离的调解服务,通过网络视频调解解决民间矛盾的方式正在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大厂新设的陈府法庭和邵府法庭,吸取“网格化”管理先进经验,以辖区网格化平面图为操作基础平台,将辖区内的所有企业、村庄、矛盾纠纷及诉讼情况、特邀调解员、村“两委班子”成员等各类信息都录入其中,并在图中标注,法庭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即可了解特定区域内所有涉诉(诉前、诉内)的案件类型、处理结果、当事人基本信息等情况,便于提前研判、科学预测、准确分析出诉讼风险的有无、大小以及如何调处,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一工作模式有效整合了诉讼与非诉讼两个方面的 资源优势 ,不仅有效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而且节约了审判资源,将一大批矛盾化解在了基层,让小法庭通过互联网+有了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