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最牛车补”为何能那么“牛”?

20.10.2014  12:18

    深圳国企深圳市口岸管理服务中心最近实行的车改方案:总经理每月6800元,副总经理每月4800元,部门正职与副职每月补贴分别为3600元、3200 元。有员工发帖说,已经远远超出7月出台公布的中央和国家机关车改补贴标准,堪称“最牛车补”。 对此,深圳市口岸管理服务中心有关人员回应,此次车改标准执行的系2003年深圳市国资办下发的《深圳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指导意见》,并未超标。 (《南方都市报》10月16日)

    “最牛车补”究竟牛不牛?当然不能因为有员工觉得牛便得出结论。正好比员工工资究竟是高是低,老板和员工的看法也可能大相径庭,在员工看来太低的工资,在 老板看来却极有可能是可观的成本。同样道理,国企老总每月6800元的车补,尽管可能已高过不少员工的工资,但员工眼中的“最牛”车补,却未必就全无合理 之处。

    事实上,既然国企车补是按照级别发,车补按照年薪的比例来定,要说也再自然不过,而与国企老总的薪资相比,6800元的车补恐怕也就没啥好惊讶的。更何 况,即便依据当地国资办下发的国企公车改革指导意见,正职职位补贴为7000元,国企老总6800元的车补,应该说也完全合规,甚至还低于标准。所谓“最 牛车补”,不过是遭遇了片面误读,实际上一点也不“”。

    不可否认,既然不能因为公车改革,便国企关门,老总不履职,那么,公车改革后的货币补贴,自然是绕不开的命题。而相比国企维护领导公车的费用,车补即便不 是完全无可挑剔,也多少来得更加节制和有的放矢。尽管国企老总每个月6800元的车补,在员工眼里很“”,但估计比起原来的专车开支,还是会有很多节 约,对于国企而言,“最牛车补”比以前更省钱,也算是瑕不掩瑜,员工也该嘴下留情,不必过度苛责和质疑才是。

    不过,比以前省钱其实并不能成为“最牛车补”的理由。降低公车制度消耗了巨额开支与浪费,固然是驱动车改的重要动力,不过,降低开支其实仅仅是车改的目的 之一,而非全部。事实上,缠绕在公车之上的特权意识,才是真正的痼疾所在,车改同样应该是针对这些问题的一剂药方。从这个角度来看,认为只要“车改之后比 以前省钱”便是成功,便可以用来抵挡一切挑剔和质疑的声音,显然是用错了挡箭牌,更暴露出对车改认识的片面与不足。

    而真正意义上的车改,不仅要限制公车,遏制公车滥用,最关键的其实还是限制长官意志和特权思维。以这一视角来审视,国企老总当然会有交通需求,但每月 7000元的车补待遇究竟如何定出,依据何在,显然值得追问。按照这一车补计算,国企老总每个工作日的交通费更是高达300多元,真要把这些车补全部花 掉,每天恐怕用不着上班,光坐车得了。而按理来说,国企老总在通勤需求上其实与普通员工并无差别,既然是公务之需的交通费,也不妨根据公差来实报实销,又 何需许以高额车补呢?这也是为何,在很多私企和外企,车补其实并不会根据级别来区分,而是会根据员工的通勤距离来区分。国企之所以成为市场规则的例外,倒 是令人玩味。

    基于此,“最牛车补”究竟“”在哪儿,国企官本位的管理模式,以及成本意识的淡漠,恐怕才是根源所在。至于“最牛车补”,不过是其中并不起眼的一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