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君明:“暗访”变“明察”,是谁在演戏?
据了解,今年“十一”期间,某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进行明察暗访,并将暗访范围从高档餐饮、私人会所扩大到郊区的“农家乐”等。既然是暗访,就应该搞得低调一些,隐蔽一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让那些违规者防不胜防,让那些侥幸者对制度心生忌惮,这样的暗访才有意义。让人看不懂的是,时下一些暗访,经常是暗访工作组未到,暗访的风声已经放出,搞成了天知地知大家都知道的事情。(9月28日《京华时报》)
纪委暗访,广而告知,我真纳闷,既然是暗访,为什么总变成明访?究竟是谁走漏了风声?听不到真话,看不到实情的“暗访”,不是自欺欺人吗?如是暗访,暗访一过,是不是就懈怠甚至不遵守纪律了?警惕严肃的检查沦落为一场损害政府公信力的“作秀”!
暗访之术,重点有二:一则为暗,二则为访。暗的目的是,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访的目的则是倾听底层的民情民意,而不是安排好的虚假应对。过去日本鬼子进村扫荡,还讲究“偷偷地进村、打枪的不要。”为何本该是微服私访、轻车简从,为探求基层真实情况的暗访组,却让被暗访的对象都得知了行踪?值得深思的是,对于在公车私用,公职人员上班时间逛淘宝、玩游戏、看股票等现象中一直存在,为何暗访组在暗访的过程中却很难发现?究竟是地方政府太狡猾,还是暗访部门故意“放水”,与地方政府合起伙来演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真想了解民情的暗访组,必定不会是大张旗鼓进驻的,而必须是悄然而至,在田间、在炕头能拉着老百姓的手唠家常的;是能够知民情、访民苦、问民计、帮民富、贴民心的。
笔者认为,暗访组到各地巡视,其本身也有一定的行政开销,车费、住宿费、出差补助一样都不能少,这些都是从纳税人口袋花出去的钱。如果只换来形式检查,这些钱也无异于白白打了水漂。花着公民的钱,都不替民众谋福利,只按照接待地准备好的通稿文件,胡乱编造一气,草草上交、粉饰太平。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只能让上级决策层与底层群众之间的鸿沟日益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