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北——行走“一河两岸”系列报道①

13.05.2015  10:52

从主城区向北远眺,滹沱河两岸一片生机盎然,省会石家庄将以更强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本报记者 张晓峰 摄

实施省会跨河发展,构建“一河两岸”城市发展格局,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一发展战略,正在拉开城市框架,优化产业布局,为城市注入千年古韵。

向北,跨越发展。如今,在这片热土上,催动发展的鼓点无比激越,处处洋溢着火热的激情。具有强大集聚和辐射功能、产城融合、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轮廓渐显;经济实力强、生态环境美、文化底蕴厚的大省省会形象逐渐清晰。

本报记者一路向北,与您一起轻翻“一河两岸”这本崭新的书卷,倾听她建设的足音,触摸她发展的脉搏,感受她成长的心跳。

□本报首席记者 靳晓磊

向北,城市的未来。

滹沱河,曾是一道天然沟堑,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屏障。南岸,城市繁华,空间逼仄;北岸,原野千里,一望无垠。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跨河发展战略,构建“一河两岸”城市格局。

随着正定新区建设的启动,向北发展的蓝图渐次成为现实。行走在一河两岸,我们深深感受到这片热土澎湃的新脉动,见证那些梦想和收获的感动。

向北,一座充满朝气的现代化新城轮廓,正日渐清晰。

亘古滹沱变身“城中河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在元代学者陈孚的《真定怀古》中,这样提到了滹沱河。

这是一条从远古走来的河流,踏着沉稳的步伐,切穿山西省境内的系舟山,蜿蜒于太行山峡谷间,过平原,穿茂林,挟天地之势自西泄下,东奔大海。

母亲河、文化的发祥地、金戈铁马的战场……以往岁月里,她扮演了诸多角色。而今,这条时而温顺、时而狂野的亘古长河,即将在这座城市向北的步伐中,成为我们的一条内河,饰演一个全新的角色。

将《石家庄市城市总体规划都市区规划图(2010-2020)》像卷轴一样由南向北缓缓铺开,可以看到,曾在城市边缘的滹沱河,已成为一条穿城而过的内河。两岸,竞放繁华。

春天正是临河看景的好时节。沿体育大街北行,过子龙大桥,在桥头处右转绕过桥栏杆,沿桥下一条不宽的小路向南,便来到滹沱河边。这里河水清澈,碧波荡漾。

此情此景,谁又能想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干旱,滹沱河市区段河道常年断流,土地沙化,垃圾遍野,成为市区的主要沙尘污染源。

当时河水都没了,挖沙的马车艰难地在沙窝里行走,田鼠在干涸的河道里慌张出没。”从小就在滹沱河边生活的吴先生说。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市历史上投资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工程——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启动。2010年7月,滹沱河市区段全线蓄水,干涸了近半个世纪的滹沱河重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美景。

重新焕发青春的滹沱河,越来越适应她即将扮演的新角色。随即,我市开展了滹沱河绿化工程,在滹沱河沿岸大面积植树造林,改善环境。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启动了滹沱河生态绿廊工程,在滹沱河市区段打造16公里长的生态长廊。

之前,我市还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了对滹沱河支流太平河的综合开发治理,相继建设了太平河一期和二期工程,形成了太平河生态功能区,从根本上改变了区域城市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面貌,使省会由一座背河远水的城市,变成了滨河亲水型城市。

一河两岸”绘就向北蓝图

滹沱河角色的转变,只是我们这座城市向北发展宏图中的一个细节。

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把滹沱河北岸作为省会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实施城市跨河发展,构建“一河两岸”城市格局,对于拉开城市框架、打造一流省会具有重要意义。

向北发展,缘起于滹沱河南岸。

经过多年建设,位于滹沱河南岸的石家庄,已由解放初期的平原小城,发展成一座现代化的省会城市。但长期“摊大饼”式的城市拓展,使得空间局促、人口拥挤的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间拓展势在必行。

同时,城市产业长期定位于传统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发展的低端化和低层次特征明显,急需通过高端产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城市功能提升和经济转型。

无论是建设500万人口现代化省会城市,还是根本扭转城市“人口高密、产业低位、服务低能”的落后局面,都必须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打造城市产业发展和功能完善的新载体。

一河两岸”发展的蓝图应运而生。沉寂了千年之久的滹沱河之北,迎来了跨越式大发展的新机遇。

市规划专家告诉记者,实施跨河发展战略,将引导城市由过度集中向分散组团式发展,实现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既提升城市能级又保持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向北”是拓展我市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期盼与希望。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城市正一路向北,铺展着,旺盛地生长。

飞桥横跨无缝对接“两岸

仲春时节,微暖的春风中荡漾着花香的气息。城市、村庄和原野,处处都是春天的色彩。

从北二环左转驶上新城大道,6分钟,车子已到了正定新区的下口处。路边,一排排新植的法桐,撒着欢地伸展出一枝枝嫩绿,热烈地表达着这片土地发展的迫切心情。

路真好走!”面对记者的赞叹,新区管委会的刘军伟很自豪:“现在已初步构建起了主次干道、地上交通和地下管网相匹配的道路系统。

向北发展,首先要跨越的就是北部与市区间的心理距离和地理距离,这就要求必须完善跨滹沱河的交通设施建设。中华大街、胜利大街、体育大街、新城大道、太行大街等,几条道路的跨河大桥实现了滹沱河两岸的无缝对接。

位于新区奥体中心北侧的湖南大道刚竣工不久,这也是新区的“六横”之一。双向六车道的路面宽阔、干净,标志线清晰、鲜艳;新植的树木虽然枝头尚浅,但从泥土的气息中,已能嗅到春天里生机勃勃的芬芳。

园博园大街、迎旭路、河阳路……穿行在新区的道路上,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宽阔和顺畅。新区起步区内,已规划建设了“六横三纵”主干道,以及次干道和支路,路网密度远远高于主城区。

新区内,无论主干道,还是次干道,一条条道路已连接成为网,畅通无阻。沿着其中一些道路向西,正定县转瞬即至;再向北,通畅的高速公路可直达正定经济开发区、空港工业园。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京珠(原线和复线)、石太、石黄、北绕城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以及正定国际机场的运营、京石客运专线正定设站,市区北部已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

一个区域的发展,交通是第一要素。在滹沱河以北的区域里,这一要素正逐步完善。今年,新城大道南延、续建隆兴大道、新建西安街等道路工程将全部启动。以新区为起点,一条条道路向远处延伸……

打好基础铆足发展后劲

也许因为新区的道路太过平顺,如果没人提醒,除了路面崭新外,不会发现这里有什么不同之处。事实上,在平展展的道路下方却蕴含玄机——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管廊系统,已在路网下方形成。

园博园东门外的新城大街下方,是新区建设的一段样板综合管廊。从道路东侧,进入地下过街通道入口,即可进入地下综合管廊。

沿着长长的水泥台阶拾级而下,到底部时,已置身综合管廊的通道里。通道高7米左右,宽约6米;通道内东侧的墙壁上,已“挂上”了粗大的管道,“这是自来水管。”刘军伟说,这段管廊建在道路东半幅快车道与慢车道间的隔离带正下方,管廊内除了自来水管道,还将布设热力管道,以及强弱电线路,包括高低压电缆、各种通信电缆和有线电视线路等。

据介绍,根据规划,新区内将建设总长48公里的综合管廊。这些管廊全部建成后,可以互相连通,在新区起步区形成一个“”字型综合管廊网络。目前,管廊建设仍在紧张进行。

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正定新区建设力度,继续抓好功能性项目和公建配套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先导区建设,使新区建设尽快出形象。”按照这一部署,新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

截至目前,正定新区的污水处理厂已开始安装设备;与道路和项目同步实施市政管线敷设,已完成铺设供水管线23公里、污水管线48公里、雨水管线64公里、中水管线14公里和燃气管线36公里。

新区北面的空港工业园,以及园内的综合保税区,各项基础设施也在加快进行。

谋篇布局”势在跨越腾飞

一篇文章,如何开篇,何处收尾,怎样起承转合,都要精心布置。一座城市,产业如何分布,资源如何配置,环境如何保护,需要更为科学、更为系统、更有远见的规划和目标。

统筹正定古城保护、正定新区建设,以及空港工业园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努力把北岸区域打造成京津产业转移的承载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的试验区。”市委九届六次全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北岸的发展目标。

城建专家指出,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间的区别,不再是城市地理状况和自然资源条件,而是城市主体的创新能力和高端产业。这些,将深刻影响和改变城市的空间形态、功能结构和发展方向。

这种城市发展理念和主导因素的新变化,已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滹沱河北岸的建设发展中。

立足于滹沱河南岸发达的服务业基础,北岸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业态张力更是空前释放。总部经济、商务会展、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科技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全力打造石家庄崛起的新引擎。

入驻正定新区,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抢占先机的方式,是企业调动和影响更多资源、占有和影响更广阔市场的冲动与渴望。”正定新区管委会招商局局长安泉林如是说。

正定新区的生机,进一步激活了滹沱河北岸的发展要素。新区北面的正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港工业园,以及园内的综合保税区也紧跟步伐,加快打造省会产业新高地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与此同时,正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同步推进。正定县是全省唯一一个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县份,历史上一直是府州县的治所,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滹沱河北岸的文化建设,凸显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物保护、古城开发、人口疏解……当前,各项古城保护工作正在加快实施,一个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即将再现眼前。

向北,向北!聚力发展的号角已响彻耳际。滹沱河北岸,一座具有强大集聚和辐射功能、产城融合、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正在加速崛起!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