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90后”:走出去追逐科幻梦

23.09.2014  18:50

 

新华社上海9月22日新媒体专电(记者许晓青)22岁的维吾尔族小伙子努尔地亚·努尔兰不是第一次来上海,但这一回48小时、5000多公里的长途跋涉,却只是为了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点。

头戴小花帽、身穿绣有精致纹饰的民族服装“袷袢”,手拿iPhone5和iPad的努尔地亚,出现在2014未来科技大会暨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的现场时,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阿克苏出生长大的努尔地亚,从初中起开始在网上阅读科幻作品,半年前开始自己动笔写科幻小说。

努尔地亚第一次来上海是4年多前与家人一起来参观上海世博会,他没有想到这次参加的未来科技大会就在当初的世博园举办,这让努尔地亚感觉很亲切。

他以网络科幻小说作者的身份参加未来科技大会,这是一个邀请科幻作家和科技创新企业家轮番上台演讲、试图促成科技圈与科幻圈融合的“头脑风暴”大会。

在大会上,努尔地亚见到了知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王晋康等人,他想把自己的作品和继续写下去的想法告诉他们。

越写,脑子里面的东西就越多。”努尔地亚毫不掩饰自己对科幻写作的热爱。今年2月起,他以笔名在起点中文网上连载,第一部作品名叫《最终越狱》,讲述的是宇宙层面的幻想故事。在他的想象中,“宇宙就是一个监狱,我们生活在牢笼之中”。目前这部作品已经写了25万字。

他的另一部作品名叫《永恒的希望》,也已写了约5万字。他说:“当你走在街上、突然天降陨石,变形金刚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是怎么守护你心灵深处的希望?这便是这部小说的主题。

努尔地亚觉得自己从小就有一个天赋,就是想象力比较丰富。以至于他在9岁时用维吾尔语写的故事,甚至被老师认为是“抄袭”。但他的父亲发觉到努尔地亚异常活跃的想象力。“父亲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让我有了很大的信心发挥自己。

他9岁开始学习汉语,中学时就对物理、哲学、文学等感兴趣,他开始“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他还自学了有关量子力学的知识,还准备把宇宙维度、平行宇宙、太阳系皮壳理论等运用到小说写作中。

我思考细胞与宇宙的关系,我对人类很多未知的事情感兴趣。”努尔地亚说。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也让他有一个惊喜的发现,就是科幻世界里呈现出的对宇宙、对时间、对未来的很多追问,在伊斯兰教的经典教义《古兰经》中,他似乎找到了答案。“比如,我们要写到生命的创造,可能会把创造者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维度,而不是与其他生命共居于一个维度。这是符合《古兰经》的。

他认为,现在,科幻小说主要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中国维吾尔族的科幻小说,是对世界上其他民族科幻小说的一个丰富,也是对于人类关于宇宙想象的补充。

努尔地亚目前还主要是用汉语构思和创作,“因为汉语的一些词汇才可以表达一些科幻领域的特别概念和意义”。

努尔地亚现在是新疆农业大学的二年级学生,他有点遗憾地说,自己身边的科幻迷还比较少,于是他除了上网,还是希望能多到外面走一走,与更多的科幻作家交朋友。

在未来科技大会上,努尔地亚与兴趣投契的年轻人互换手机号码和微信,把自己的小说框架通过iPhone和iPad展示给科幻界的作家们看。

他说:“感觉自己已经很接近自己的梦想了,这趟旅行很值得,大会上的一些观点与我的相似,有的还启发我想到更多,真是不虚此行。

在上海,他第一次看到了亚洲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参观了诞生于一个多世纪前的上海佘山天文台,看到了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的大幅高清照片。他说:“看了这些,感到人类在这个宇宙中太渺小。如果再加上无数的‘平行宇宙’和‘镜像宇宙’,那么,我们就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了。

在出席未来科技大会之后,努尔地亚打算再留在上海到处看看,他说,“我想去看看大海,这或许会让我幻想更多,说不定很快就能启动第三部科幻小说的写作。”他还说:“希望今后也能用维吾尔语写科幻。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