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后”省委常委再添一员 19人中最年轻47岁

28.06.2015  11:06

  26日,甘肃省政府“领导之窗”栏目下“省委领导”信息再度更新,甘肃副省长李荣灿任省委常委。这是甘肃省委常委会班子一周内的二度调整,24日,甘肃省副省长王玺玉任省委常委,次日卸任副省长职位。

  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李荣灿

  甘肃省委常委调整延续了近日全国省级常委班子的连续调整模式,本月内,还有山东、江西、陕西以及宁夏等省区进行了常委调整。

  此番新晋省委常委的李荣灿此前由商务部“空降”甘肃,但他更为引人关注的则是一名“65后”,也由此,甘肃省委常委会中已有两名“65后”常委,另外一名是1965年11月出生的女性常委张晓兰,现任甘肃省纪委书记。

  甘肃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晓兰

  据“政事儿”(微信公众号ID:gcxxjgzh)梳理发现,省级常委职位一般情况下有400余位,大多省份标配为13人,新疆、西藏各15人,青海则为14人(现缺口省委组织部部长)。除去像上海 、吉林、天津、江西等省市常委会的空缺职位,现任省级常委不到400人,而其中“65后”省级常委有19人,占比近5%。

   高学历19人中8个博士9个硕士

  有别于“50后”官员,虽然“65后”省委常委们的成长期几乎贯穿了整个“文革”时期,但他们都没有经历“知青岁月”,当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之际,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只有11岁,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因此,他们的初高中及大学岁月,正值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而等到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的成熟期,又正值“92南巡讲话”改革开放再度深化的关键节点。

  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

  在现任19名“65后”省级常委中,最年长的是出生于1965年2月的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西明(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一德与张西明同年同月生),最年轻的则是出生于1968年10月的辽宁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谭作钧。

  辽宁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谭作钧

  高学历是他们共有的一个标签,据“政事儿”(微信公众号ID:gcxxjgzh)统计,19人中有8人拥有博士学位,9人获硕士学位。其中更有多人出自清华、北大等名校,分别是黑龙江省长陆昊、北京市副市长陈刚、福州市委书记杨岳、贵阳市委书记陈刚。青海省委宣传部长张西明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法学博士,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黑龙江省委常委、省长陆昊

  在19人中,只有张晓兰一名女性省委常委,从2012年3月起,任甘肃省委常委、纪委书记,仕途起步于重庆,官至正厅级后进京在团中央任职,并于2008年“空降”甘肃任副省长。

   职位特征1名中央委员,5名候补委员

  省级常委中除了党委和政府的一把手(政协主席已全部退出省委常委,直辖市以外的省区市人大主任一般都由省委书记兼任),其余为副部级官员。在19名“65后”省级常委中,只有黑龙江省长陆昊一人为正部级官员(2008年41岁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时已为正部级)。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

  十八大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共有205名中央委员和171名候补委员。“政事儿”(微信公众号ID:gcxxjgzh)梳理,在19名“65后”省级常委中,只有陆昊一人是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共有五人,分别是北京市副市长陈刚、福州市委书记杨岳、山东省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海南省常务副省长毛超峰。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

  从2014年8月开始,省级党委根据中央要求,陆续建立省委“五人小组”听取巡视工作汇报制度,五人分别是省委书记、省长、专职副书记、省纪委书记和省委组织部长。在19名“65后”省级常委中,黑龙江省长陆昊、四川省委组织部长范锐平、云南省纪委书记张硕辅和甘肃省纪委书记张晓兰四人为“五人小组”成员。

  云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张硕辅

   干部年轻化“65后”新生力量将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

  省会城市市委书记一般都由省委常委兼任。在19名“65后”省级常委中有四位现任省会城市“一把手”,分别是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福州市委书记杨岳、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和西宁市委书记王晓,其中杨岳和王晓都曾在团中央任职。

  青海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晓

  19名“65后”省级常委分布于16省区市中,其中吉林、青海和甘肃每省分别有两名“65后”常委,吉林为副省长庄严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书记张安顺,甘肃为纪委书记张晓兰和副省长李荣灿,青海为省委宣传部长张西明和西宁市委书记王晓。

  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庄严

  早在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就呼吁领导干部年轻化,此后在实际操作中组织部门也逐步调整年轻干部的占有比例。2014年1月14日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总共有三处提到了领导干部年轻化。于此,在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中,“65后”省级常委们所代表的新生力量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京报记者 马俊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