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名80后大学生扎根塞罕坝植绿
↑一年四季,从防火防虫到资源管护,从育苗到整地造林,从割灌到抚育,80后大学生群体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火热的青春释放在塞罕坝广袤的大地上。
↑每年的4月下旬至6月上旬,塞罕坝的大地上就会呈现热火朝天的播绿场景。
4月28日,继河北省委作出向塞罕坝机械林场先进群体学习的决定后,中宣部授予塞罕坝机械林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塞罕坝人交出的答卷是三代人52载在高寒荒漠地区创造世界最大人工林、从未停歇的无悔坚守。
塞罕坝虽然自然条件恶劣,却是有为青年建功立业,实现“青春梦、报国情”的热土。
受“塞罕坝精神”的感召,从2003年起,一批批80后大学生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了人烟稀少的坝上地区,在老一代林业人的带动下,开始了新的征程。
和合 承德 网记者 苏建辉 王海琦 衡晓博 文/摄影 通讯员 董常春
选择了塞罕坝,就意味着放弃了城市的多彩与繁华——
又到一年毕业季。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在就业压力依旧很大的情况下,选择以县级市以及乡镇为工作地点的人少之又少。
到人烟稀少的坝上去!到最适合发展自己专业特长的地方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从2003年起,一批批朝气蓬勃、有专业知识、致力于森林事业发展的80后大学生放弃了都市的繁华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怀揣梦想先后走进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在这里,他们继承前辈“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创新、爱岗敬业、使命至上”的“塞罕坝精神”,写下了一段段动人的故事,留下了一串串艰辛的足迹。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内蒙古高原南缘和浑善达克沙地的最前沿。自1962年2月建场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历经数十年的艰苦创业、顽强拼搏,在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4℃,最低气温超过-43℃的高寒区内,成功建造出森林总面积112万亩的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为华北地区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
“人活着,就要有梦想和精神。读研期间,我曾有幸聆听了时任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春延所做的关于‘塞罕坝精神’的报告,一下子就爱上了塞罕坝。”来自河北邢台的李晓靖,2012年从中国林科院研究生毕业后,本可以去海南省林科所或江西亚林中心工作,可这位26岁的姑娘选择了塞罕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