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变水江南 盐山80后企业家试种千亩高产稻
绿油油的稻苗整装待发。郭新宇 摄 黄骅客商登门求购稻苗。郭新宇 摄
长城网沧州6月19日电(郭新宇 记者 刘延丽)仲夏时节,片片水田倒映着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和嫩绿的稻苗,勾勒出一幅赏心悦目的乡村美景,犹如置身江南水乡般让人陶醉。水田里刚插上的水稻一片新绿,株株精神抖擞。其实,这里并不是江南水稻之乡,也不是东北水稻基地,而是盐山县庆云镇陈家村一片低洼盐碱地上的水稻种植基地。
“这就是水稻?俺都活了50多年了,还真是第一次见!咱这的水能够用吗?”“俺还以为这是在种草呢!咱地里也能长这玩意儿啊?这能长得活吗?”稻田边,两位陈家村村民正对着稻苗品头论足。
在记者印象中,盐山县是出了名的“盐碱地之乡”,也从没人大面积种过水稻,所以对于村民的顾虑,记者也心存疑问,于是去稻田主人那里寻求答案。
稻田主人名叫王文兴,是位80后青年企业家。随着国家对于农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他从商“场”转战农“场”,在陈家村这1245亩流转农田上开始了新的创业。
“当时,选择在这片土地上创业,也是经过细心‘侦查’过的。”王文兴告诉记者,这千亩农田有着几个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首先,这里是片低洼地,一到雨季周围几个村庄的水,都会流到这里,往年村民们辛辛苦苦种植的玉米经常被淹,减产严重,而对于喜水的水稻,这里却成了求之不得的风水宝地;其次,陈家村南邻漳卫新河,村中又有两个大坑塘,可以蓄足了地上水,保证水稻正常生长;最重要的是,陈家村位于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内,这里农田水利及基础设施完善,并拥有着地上和地下防渗管道互相连通、地上水和地下水相互补充的“立体式”水资源优势,这为他的水稻基地提供了现代化硬件保证。
“只要能够保证其生长条件,水稻经济效益比小麦、玉米能高出不少。”当记者问到为何偏偏选择种植水稻时,他告诉记者,基地种植的“稻花香”、“辽丰一号”等品种,都是耐盐碱的高产稻,现在每公斤价格约为3.6元,一亩能产700余公斤,这就是2500多元,能够加工成大米产值更高;每亩还能产稻糠100多公斤,每公斤3.4元,亩收340多元;就连稻秆也能编成蔬菜大棚用的草苫子,一亩增收200多元,一亩算下来能有3000余元的收入。
“种水稻其实没想象中那么累,打浆、插秧、收稻全部都是机械化操作。这两台插秧机,两天插了300多亩,再有几天这一千多亩就都能插完了。接下来,我打算在稻田养上河蟹,实现生态种养一体化……”王文兴一边说着,一边挽起裤腿,跟着从黑龙江请来的三位“土专家”向插秧机走去。随着插秧机的缓慢地向前移动,一排排绿油油的水稻秧苗,承载着王文兴的梦想,陆续被插在了稻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