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庆25名抗战老兵——百岁老兵的军礼
王玉福老人颤巍巍的军礼却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新闻中心记者 孙娜 摄
一寸山河一寸血,83年前的今天,日本悍然侵华,数万中华儿女为民族赴难,前赴后继,在抗日的烽火中抛洒热血,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点数英雄的名字,幸运地发现大庆尚存25名抗战老兵。
9月17日,时代广场,一位老人举起右手,伴着漫天飞舞的和平鸽,颤巍巍地敬了一个军礼,向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致敬,向和平致敬。老人的名字叫王玉福,今年已经一百岁了。老人已不能再像当年一样拿起钢枪,病痛的折磨让他连普通军礼都无法标准地完成,但这个颤巍巍的军礼却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让现场的人们感动不已。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的炮声震惊中外,也震动了远在东北的王玉福的报国之心,那一年他刚满22岁,毅然孤身一人扛枪入伍。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王玉福十五年从军生涯经历大小百次战役,军功卓著。由于四年前患脑梗,老人的语言和行动都受到一定影响。
“以前家里的军功章有好几个抽屉,那是我们家的骄傲,对我的人生也有很大的影响。”老人的子女对记者说。
受王玉福影响,弟弟王玉才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今年也已经96岁高龄,儿子王振军在80年代也成为沈阳军区一名军人,王家成为远近有名的军人世家。
来自市民政局优抚科年初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抗战老兵仅剩25名,他们中最年轻的也已经80高龄,大部分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曾经年轻的生命穿过枪林弹雨、曾经火热的青春浴血奋战沙场,硝烟散尽,他们脱下戎装,深藏功与名,选择回归平凡,来到大庆生活。
岁月或许会被尘土掩盖,时间或许会被流云吹散,但历史还是记下了他们的名字——王成义、魏关儒、姜志高、李洪武、张先信、井福森、迟经智、杨惠义、王玉福、甄云升、郑仁谨、武成有、娄修怀、明德、潘荣廷、王喜成、张万贵、张作常、宋文和、宋德仁、李万和、张锡武、张灿洪、曲洪飞、顾在明。(2014年初统计)
1927年出生的郑仁谨18岁当兵,曾是刘邓大军第二野战军四中队二营七连一排机枪班的一员,参加了赫赫有名的太行山战役,屡立战功,1949年10月在新中国成立的国歌声中荣归故里。
1931年出生的张先信13岁从军,19岁时作为一名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异国他乡奋勇杀敌,1954年光荣退伍。
由于年事已高,很多默默无闻的老兵只记得自己入伍的年代,至于部队的番号、参加过哪些战役、在哪里受过伤、什么时候受过表彰都已经不记得了,但无论曾属怎样的番号,曾归何人的统率,依然抹不去他们同仇敌忾的功绩,他们的人生在穿上军装的那一瞬间定格、在纷飞的战火中永恒。
“抗战老兵的年龄都很大了,身体都越来越不好,我们每年都进行一次全面的登记、体检、慰问,有最新优抚待遇都会通知到每个人。我们永远铭记那些曾经为和平而战的老兵,包括逝去的,并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市民政局优抚科幺艳光科长说。
新闻中心记者 孙娜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