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细化完善各类防洪预案方案

13.07.2016  22:38

我市已进入主汛期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

本报讯 (记者 岳金宏) 我市目前已经进入主汛期(7月10日-8月10日),防汛工作也进入关键时期。7月12日,记者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了解到,在全球气候异常的背景下,我市今年以来天气气候也很复杂。6月1日入汛以来,虽然没有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但全市平均降水量101毫米。随着主汛期的到来,局地突发性暴雨洪水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全市气象灾害防御形势严峻。

我市地处海河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涝交替或并存是我市的基本特点。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38.3毫米,70%以上降水集中在6-8月。境内有滹沱河、磁河木刀沟、洨河、槐河、泲河、沙河6条主要行洪河道;243座水库,其中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231座,总库容37.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9.5亿立方米,控制了山区、丘陵区流域面积的80%。

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雨量151.2毫米,比去年同期偏多17.8%,比常年同期偏少35.3毫米。全市12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总量4.2986亿立方米,均在汛限水位以下运行,汛情平稳。其中,岗南水库水位181.76米,蓄水量1.8805亿立方米;黄壁庄水库水位112.29米,蓄水量0.9055亿立方米。

根据气象部门最新预测分析,预计今年汛期(7-8月)我市降水比常年偏多1至3成,降水局地性强且多伴有雷电、短时大风、冰雹或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降雨量常集中于一两场大的降雨过程,存在短时强降水诱发的局地山区地质灾害、道路积水和城市内涝。据史情分析,海河流域平均7年至8年发生一次中等洪水,20年左右发生一次流域性大水。我市海河流域1996年8月洪水距今已有20年。时间间隔越长,发生大洪水的几率越高,防汛形势不容乐观。

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市各县(区)细化完善了各类防洪预案方案。修订完成了石家庄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城区防洪排涝应急预案、8个山区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地质灾害防治方案、243座大中小型水库及南水北调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制定了防汛抢险操作规程,设置了防汛危险区警示牌,印发了群众避险转移明白纸,做到了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安全。

对各县(市)区、大中型水库有线电话、超短波电台、卫星电话、小型水库对讲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县级平台及大中型水库视频监控等防汛专用通讯设施设备进行了检修和维护,并对市级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及超短波电台进行检测、维护、保养,确保防汛设施设备运行正常。同时与水文、气象、城管委等部门进行了会商,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变化,及时沟通、分析和研判,提高预测预报水平。

目前,我市储备、号备防汛物资50余个品种,价值6700多万元。其中,今年市本级增储200万元,防汛物资储备达到819万元,主要包括铅丝、编织袋、橡皮舟、冲锋舟、救生衣、救生圈、照明设备等28个品种。全市共组建群众性应急抢险常备队6万余人,预备队近14万人。全市各级防汛部门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肃防汛纪律,强化值班检查抽查,确保值守到位,汛令畅通。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