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信:吃狗爱狗的民间博弈,应体现在公共政策中

23.06.2014  12:42

    6月21日,广西玉林民间“夏至荔枝狗肉节”开幕。可动物保护主义者和吃狗人士多日争论和对峙,当地狗肉销量明显下降。目前,玉林还在经营狗肉的餐饮单位48家,日均肉狗消费量约2000只。与此同时,动物保护主义者的一些过激行为也引发了反感。(新京报 6月22日)

    吃狗人士和动物保护主义者的争论,让舆论比夏至的天气还热。吃狗人士认为,吃狗是当地习俗,对身体有大补之功效,再说狗是个人财产,只要不违法,吃狗的权利应该得到保障。动物保护主义者显然不同意,他们认为狗和人类关系亲近,而且十分忠诚,吃狗肉的行为不文明,应当放弃吃狗陋习。

    在吃狗和爱狗论战中,明星、学者、红人、草根都参与其中,各说各的道理,都没说服对方,自己却越来越趋于极端:相信自己的观点,排斥对方的说法。因此有论者认为,宽容才是人类进步的途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所以吃狗人士和动物保护主义者都要尊重对方的权利,即我宣传爱狗但又不妨碍你吃狗,我吃狗但我照顾社会大众的情绪。

    从鸡同鸭讲到尊重权利,这样的进步显然还不够,对峙的双方并没有让步——一方从物质伦理方面认可狗的价值,一方从精神伦理方面尊重狗的价值,争来争去却忘了动物福利是双方的共识。也就是说,无法一蹴而就时,先提高狗的福利,这对双方都有利。例如,为狗提供足够的空间、完善的防疫,贩卖流程和杀狗方式也必须遵循规矩,不能加重狗的痛苦。如此,吃狗人士会更加放心,动物保护主义者也通过努力提高了动物福利的整体水平。

    只是,双方从网上的论战,到狗肉节现场的对峙,注定是双输的结局。因为,说服对方的可能性为零。即便一方诸葛再世口吐莲花说服对方,但对方部分权利也会被压制,仍是零和。其实,吃狗人士和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大讨论,应该寻找对立中的共识,继而促进动物福利政策的完善,而这是政府的本职工作。也就是说,吃狗爱狗的公共讨论,必须推动公共政策的变化,让政府完善讨论机制,并承担保护双方权利的责任。因为,完善的机制可以让公共讨论保持客观理性,并推动社会进步。

    换言之,吃狗终归处于较低的伦理层次,爱狗一旦出现过激行为也不高尚,民间群体发表社会主张时带有污点,并成为对方反驳甚至攻击的精准靶子,说明缺乏为了群体利益博弈的空间,因为公共讨论、公共政策、公共治理没有形成畅通的渠道。反而,吃狗和爱狗群体反而会留下堕落和素质低的印象,容易为政府的一刀切管理模式留下口实,就像玉林当地要求全城遮盖“”字一样,很难双赢。

    为狗进行讨论和博弈,民间意见只有被吸纳进公共政策,才能促进动物福利和社会管理的进步。故此,吃狗人士和动物保护主义者更应该督促政府承担责任,既要提升动物福利,更要为公共讨论建设合适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