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管理规划分析

02.12.2014  23:54

摘要:以延平区古树名木现状为例,对当前古树名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规划,旨在为各地特别是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树名木;现状;保护管理规划

1  古树名木现状

    古树名木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植物资源,也是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经济、观赏和研究价值[1]。延平区是南方重点林区县之一,也是福建省经济欠发达县之一,全区现有古树名木5 860  株,其中散生古树1 049  株,古树群44  群,4 811株,2007  年普查核实与2002  年建档资料相比,古树名木死亡消失130  株。目前延平区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没有专门的机构、人员和专项的保护经费,特别是一些濒危古树,没有对其进行拯救的专门技术和管理。延平区和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样,古树名木基本处于自生自灭无人管护的状态,加之古树名木自身存在树龄大、生长老化、病虫害多等原因,使古树名木的数量不断减少,因此,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2  影响古树名木长势的因素分析

      任何树木都要经过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等过程,这是客观规律。但是可以通过人为的措施使衰老以致死亡的阶段推迟,使树木最大限度地为人类造福。古树名木除因自身衰老、生命力减弱,随着树龄增加,树木生理机能逐渐下降,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越来越差,不能满足地上部分需要,树木生理失去平衡,从而导致部分树木逐渐衰老死亡外[2],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2.1  土壤密实度过高

      因地表受到大量的践踏,土壤板结,密实度高,透气性降低,机械阻抗增加,对树木的生长十分不利,使根系的生长受到抑制。

2.2  树干周围铺装面过大

      有些地方在古树名木周围用水泥砖或其他材料铺装,仅留很小的树池,影响了地下与地上部分气体交换,使古树根系处于透气性极差的环境中。

2.3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随着古树周边环境的相对恶化,污水等在根系积累,对古树的生长极为不利。

2.4  根部的营养不足

      土壤密实,根部土壤的营养成分缺乏,氮、磷、钾等元素不足,使古树生长缓慢,枝叶稀疏,抗性减弱。

2.5  人为损害

      常见的有人为刻画、钉钉、缠绕绳索、攀折树枝、削剥树皮、借用树干做支撑物,在农村农民在古树周边堆放燃料、乱烧垃圾等,这些都会造成古树的树体损伤、生长衰弱或死亡。

2.6  自然灾害

      如雷击雹打,雨涝风折等,都会大大消弱树势生长。

2.7  病虫害、鼠害危害

      由于古树年龄大,树势减弱,易遭病虫害如白蚁等的侵袭。另外,鼠类对树根的啃食也加剧了其衰亡的速度。

3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中还存在古树名木生存环境的破坏,人们对古树名木保护意识淡薄、资金短缺、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许多古树名木长时间都处于自然生长状态,各种保护管理措施没有落实到位。

4  古树名木的保护规划

4.1  保护古树名木的技术规划

4.1.1  清除竞争植物。植物群落中,不同植物之间以及不同植物群落间要争夺光、水、养分以及地上、地下空间,因此,要清除古树树冠投影下生长的乔、灌木和杂草,以保证古树生长所需的营养空间。

4.1.2  改善土壤环境。一是打孔。对板结的地面打孔,或在树冠投影下的地面覆盖由植物材料等组成的碎木屑,增加土壤的透气、透水、蓄水能力,碎木屑自然降解后持续供给古树养分,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生存和活动,从而改善古树周围土壤通气性和土壤养分。二是换土。深挖0.5 m(注意随时将暴露出来的根用浸湿的草袋子盖上),把原来的旧土与沙土、腐叶土、大粪、锯末、少量化肥混合均匀之后再填埋其中。

4.1.3  加强古树名木的水肥管理。一是灌水。每年春季4—5月灌2~3  次透水,11  月末或12  月初进行冬灌,对生长在地势低洼地段的古树,修建排水沟及地下渗水管网。二是施肥。通过对古树周围土壤的分析结果确定施肥种类,根据古树名木的生长需要进行施肥,对生长较健康的古树,在根际周围以施厩肥为主,对树势较弱的古树,以树干滴注液态肥为主[2]。

4.1.4  开展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古树名木遭易受病虫侵害,容易造成树木死亡。因此,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推广和采用以低毒无公害的生物农药为主、定期检查、适时防治、合理使用农药、注意保护天敌、减少环境污染等措施,开展古树名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增强树势。

4.1.5  整形修剪。对于一般古树,可将弱枝进行缩剪或是锯去枯死枝,改变根冠比,集中供应养分,有利于发出新枝。对特别珍贵的古树,应少整枝,少短截,以轻剪、疏剪为主,基本保持原有的树形[3]。

4.1.6  促进新根发育。对已经木质化的支撑根、侧根一般应在树冠垂直投影的内侧30~60cm  范围内,通过断根的方法刺激新根的发育和生长。断根要分2~3  年进行,挖槽通气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部分断根的作用。断根时尽量保留粗大的支撑根,并在断根处喷洒根部生长素。

4.1.7  树体的保护与修补。古树的树干和树枝上,往往因病虫害、冻害、机械损伤等造成伤口,这些伤口如果不及时保护、治疗、修补,经长期雨水的侵蚀和病菌寄生,易使内部腐烂形成树洞。树体上已经造成的伤口,应该早治,防止扩大。首先应对伤口表面进行处理。将伤口削平,除去腐烂病变部分,然后进行消毒,可选用石硫合剂原液对伤口进行涂抹。涂抹后在伤口处涂上保护剂,保护剂应选用容易涂抹、粘着性好、受热不融化、不透雨水、不腐蚀树体组织,同时又具有防腐消毒作用的溶剂,常用的除专用伤口保护剂外,还可使用油漆等。对因树体衰老而引起的树体倾斜则需要用它物支撑。支柱可采用金属、木桩等材料,支柱应有坚固的基础,上端与大树相接处应有适当形状的托杆和托碗,并添加软垫,以免损伤树皮。设立支柱时还应考虑与周边环境相适宜。

4.1.8  设避雷针。对高大的古树应加避雷针。如遭遇雷击,应及时将伤口刮平,涂上保护剂,并堵好树洞。

4.2  保护古树名木的管理规划

4.2.1  建立古树名木电子档案,进行动态监测管理。全面系统地查清古树名木的资源分布和生长状况,实地对照古树名木纸质档案,进行比对、实测、拍照,建立古树名木电子档案。对确认的古树名木,要设置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对古树的生态环境、生长发育状况和保护现状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4.2.2  加强地方立法,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目前,我国古树名木保护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规则,地方各级政府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制定保护古树名木的地方性条例,实行专业养护部门和单位、个人共同保护管理的措施,为古树名木保护确立法律保障。要严厉打击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保持严打态势,严密防范各类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活动。

4.2.3  广开渠道,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资金投入。当前,古树名木的保护资金尚未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资金不足使古树的日常管理、防虫、施肥等措施不能及时实施。各级政府应重视对古树名木保护资金的投入,在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应鼓励非国有经济及个人认养古树名木,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多渠道筹集保护资金。

4.2.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古树名木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增强全民的保护意识,让公民了解古树名木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才能使古树名木得到有效的保护。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向公民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意义,提高全民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4]。

4.2.5  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古树名木不要随便搬迁,也不应在古树名木周围修建房屋、挖土,架设电线,倾倒废土、垃圾及污水等,以免改变和破坏古树名木生长的原有生态环境。

4.2.6  建立健全保护管理制度。按照“统一管理、分级养护”的原则,与权属单位签订认养责任状,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管护单位及管护人的管护责任,对古树名木时时实施监管保护。在农村要强化各村林业员对所在村古树名木的监督管理责任。

4.2.7  加强对管护单位管护人的技术培训。各级政府、绿化办、林业局等政府相关部门应真正担负起保护古树名木的监督管理职能,定期举办保护古树名木的技术培训,提高管护单位和管护人的业务水平。

5  小结

      保护好古树名木,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保护城乡生态环境和风景资源的要求,更是保存城乡历史和科研物种的应做之举。所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城乡现存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制定其保护管理规划,将有利于在科学和法律支持下对城乡的古树名木实施更有效的保护。

6  参考文献

[1]  周晶,马小琳,王珍华.济南地区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J].园林科技,2006(3):14-15.

[2]  陆安忠.南汇区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对策[J].上海农业科学,2005(2):31-33.

[3]  李敏.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  李沛琼.深圳特区古树名木现状及保护对策[J].广东园林,1998(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