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 绿色崛起 河北实践】夜访小山村
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河北实践,请听录音报道《夜访小山村》,由河北台记者王成树、陈剑晨、聂鑫,唐山台记者宋建军采制。
周玉海:原来我们这是一个叫“李家谷关”的古堡,当时就是守边关的驻军在里边住。
深秋时节,暮色苍茫中,记者来到燕山脚下的李家峪村,村支部书记周玉海指着眼前古朴的城堡式大门,向记者介绍起村名的由来。城门上,明万历年间戚继光亲笔题写的“李家关谷”碑额依然清晰可见。
穿过城门,一条平整的水泥路伸向村庄深处,伴随两旁的古式民居、尖顶瓦房、木质窗棂,显得古朴深邃。
记者走进一家农户,主人勾洪芹急忙迎了出来。被问起起村里的变化,快言快语的勾洪芹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作为一名村医,新安装的路灯让她夜间出诊方便了不少。
勾洪芹:原来没有路灯的时候出去肯定是一片漆黑啊,看哪哪都是黑的,这路灯一亮我们上哪去都特别亮的,自己感觉心里都挺敞亮的。
记者继续向村中走,视线穿过斑驳的树影,地势较高的一处四合院里,依稀可见升起的袅袅炊烟。这是村民张春芝的家。走进一看,崭新的房屋里,现代风格的家居一应俱全,就连几辈子都没改变过的室外旱厕,也搬进了屋里,变成了座便式水冲厕所。
记者:这是今年刚改造的吗?还是坐式的?
张春芝:嗯,坐式的。
记者:村里现在有多少人拆了老厕所了?
张春芝:我觉得很多的了,都改建了。
记者:现在都是水冲式厕所?
张春芝: 一般都是水冲的了,干净特干净的。
暮色渐渐笼罩了整个村庄,山上的长城也已变得模糊。不远处,几盏红灯笼显得格外耀眼。村里几户“农家乐”已开始忙碌起来。老板娘杨凤英正在忙里忙外地招呼着客人,说起村里面的变化,她深有感触。
杨凤英:我是外来的,以前那路全是土,走道都崴脚那种,第一次来我就后悔了到这地方,现在这地方多好啊!我们农家院多一半都是回头客,有北京的、承德的、唐山的,都有!
晚饭过后,记者和一些村民、几名村干部、还有驻村工作组的人员在今年新建成的村民中心会议室攀谈起来。说起安装路灯,起初并不顺利。
村民武景富:路灯刚一安的时候也有不理解的,有的老百姓还有脾气呢,电线杆子别冲着我们大门,我们村长气得做工作,你这得搁个路灯,他就是不让搁,开始亮了一部分,都找了,给我们也赶紧安呢。啥时候安完了啊?现在都认识了。
从不理解、不支持,到如今“想不到的变化,想不到的美”,村民们交口称赞。
迁西县驻村工作组工作人员李妙侠:这个村,中心就是一个长城古堡,所以说我们也是用修旧如旧的这样一个思路,想把这个李家峪村打造成我们县长城文化旅游聚集区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而对于村民来说,路灯亮了,文化广场大了,他们也有了自己的新希望、新期盼。
村民1:将来还得发展一下咱们的文化生活,请师傅教广场舞,广场舞应该发展起来。
村民2:我也同意把这个广场舞,还有健身操搞起来.
记者驱车离开李家峪时,与村民们相约春节再来看他们的广场舞。在对村民的祝福中,这座古朴的小山村在渐行渐远中隐藏进漆黑的夜色,但群山上空的点点繁星依然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