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方式粗放 食品工业亟待强化创新

21.01.2016  16:03

食品工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又是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在服务三农、增加就业、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二五”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国内经济发展放缓的双重挑战,我国食品工业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并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方面谋求新的突破。

结构不断优化

工信部赛迪智库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我国食品工业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产业地位稳步提升。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26.9亿元,“十二五”以来年均增长率高达17.6%,高于全部工业11.9%的平均水平。三大行业中,饮料制造业增速略微滞后,但仍处于全部工业门类的中上水平。同时,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食品工业在整个工业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十二五”以来,我国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工业总收入的比由7.5%提高至9.1%,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十二五”以来,我国食品工业的产业链得到完善和延伸,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2014年,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食品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3.5%和20.3%,较之“十一五”末分别提高了0.5和0.2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的销售利润率普遍上升。

对外贸易发展平稳,出口质量档次有所提高。受益于支持外贸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和发展自贸区战略,“十二五”以来,食品工业对外贸易实现较快发展,发展规模和水平稳步提升。2011~2014年,食品工业年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5806.6亿美元,比“十一五”期间累计增长52.4%,年均增长11.1%。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出口国之一,出口产品覆盖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种类日益多样化,累计备案出口的食品企业达到1.3万家,累计建立了188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十二五”以来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

近年来,随着外来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大举进入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倒逼,我国食品工业骨干企业不断壮大,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涌现出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如中粮集团、伊利集团、华润集团等。2010~2013年间,我国食品工业大中型企业数量由3700家增加至5269家,占全部规上企业总数比由9.0%提高至14.6%,单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7.0亿元增加至8.8亿元,对整个食品工业的收入贡献比也由46.9%提高至49.7%。随着骨干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工业产业集中度也日渐提升。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快速成长带动了以之为中心的食品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涌现了一批食品产业集聚地。在最具代表性的5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食品产业占到18个,在全部工业行业总数中占比为6.7%。2013年,18家示范基地的工业总产值达到4685.3亿元。而且,与其他行业明显不同的是,食品工业领域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大部分集中于中西部地区。

产业转移快速推进,中西部地区地位上升。近年来,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和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以及国家产业布局政策的大力引导,我国食品产业正在从传统优势地区的东部沿海向资源较为集中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中西部地区在我国食品产业版图中的地位。2010~2014年期间,东部地区食品工业总收入占全国食品工业总收入的比由46.3%降至42.7%,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食品工业总收入占全国食品工业总收入比分别由22.6%、17.4%提高至26.8%、17.6%。未来,食品工业向原料产地转移是大势所趋,而中西部地区良好的农业、畜牧业基础将为其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更多机遇。

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十二五”以来,食品工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不断推进,新常态下的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一是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随着网购市场的扩大,以中粮集团为代表的大型食品工业企业积极拓展电子商务领域的线上市场,或自建网站、或与大型电商平台合作,相继进入电子商务领域。据统计,2013年我国食品电子商务总交易金额324亿元,同比增长47.9%,在网购市场总交易额中的占比提升到2.5%;

二是生产经营模式加快转型。大型食品工业企业的研发、生产及营销等环节已开始尝试进行与互联网融合,实现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部分食品企业利用电商、微商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实现经销商订单运营模式以及社区店O2O直营模式的创新。饮料、白酒、乳制品等行业部分企业利用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的结合,开展了基于个性化定制的研发、生产。

三是食品工业旅游悄然兴起。食品工业旅游正成为企业提升品牌、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十二五”以来,多家食品工业企业开展了食品工业旅游,如金龙鱼体验式生产企业、君乐宝文化之旅、伊利工业旅游等。

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虽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但是,当前我国食品工业企业呈现出“小、散、低”的特点,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大产业,小企业”的特点使食品工业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这种“小、散、低”的状态,也正因此长期饱受食品安全问题的困扰。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繁重。由于食品工业企业仍是以小微企业为主,“小、散、低”的情况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十二五”期间我国食品工业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也并未得到彻底改变。

虽然“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为整合和加强食品监管职能,还专门成立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也于近期正式实施。但安全风险隐患犹在,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与发达国家的食品工业相比较,我国食品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实力薄弱,研发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研发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上游下游衔接不畅,产业链建设仍需加强。从整体上看,当前食品工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和衔接还不紧密,上游端的农业产业化程度还较低,经营单位生产规模小、布局分散,提供的农产品原料的质量、产量往往不能满足食品工业对原料的产业化和标准化需求,原料供应往往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

内外需求增长乏力,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国内方面,宏观经济进入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时期,内需低迷和消费信心不振较为明显。国际方面,受国际需求疲软和消费信心低落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贸易保护手段持续翻新,针对我国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乃至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屡见不鲜,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对于量大面广的食品工业小微出口企业来说,抵抗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我国食品工业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