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2还要继续剁手吗 小编提醒你要理性花钱
导语:你以为双11过去,你就不会继续剁手了吗?错,双12马上就要到了。双11疯狂抢购的硝烟刚刚散去,部分后遗症还没有解决,各路商家的双12攻势已经强势来袭:送红包、秒杀、折上折……很多商品的价格堪比双11。小编在此提醒,双12要理性花钱,按需购物。
双12来啦
双12,顾名思义是每年12月12日。继淘宝、京东双十一之后,淘宝网、京东等各大电商网站再次传来消息,12月12日推出年度最大型的网购盛宴,并将延续“全民疯抢”的活动。而现在双12临近,电商、微商各类促销轮番上阵,各大实体店卖场也借势打起促销战。
线上线下齐争锋 部分商品比双11便宜
双12的优惠力度能比过双11吗?据调查,的确有部分双12特供品的价格比双11还实惠,而且不少卖家直接延续了双11的活动,折扣是一样的,只是秒杀的产品换了换。对于双12的销售期望值,卖家普遍表示虽然不会超过双11,但是也会有一个比较大的销售高峰。
商家照顾干瘪钱包 热推分期付款
很多消费者在双11当天已经花瘪了钱包,双12拿什么买买买?商家早就贴心地想到了这一点,在推出特价商品的同时,力推分期付款。在多家电商平台,分期购、打白条都已是常见内容。
石家庄一家数码专卖店也打出了“零首付零利息”的旗号,店主表示,双12的口号是“要爱要爱”,而且马上紧接着就是圣诞和元旦,会有很多年轻人需要更换手机或者把手机作为礼物送给爱人,刚经过双11的一轮血拼,这些年轻人肯定资金不充裕,用信用卡分期付款会缓解一下当前的资金紧张,以后分期偿还就行了。
赚钱与理财也是热点。今年双12淘宝就推出了“赚钱”方案,以对抗消费者们瘪瘪的荷包:购物满返现金红包和购物分享奖励。而各家电商的理财平台也热闹起来,苏宁易购推出了“理财先用券”、理财0元购等活动,吸引大家购买平台上的理财产品。
双11超负荷运转 双12又迎快递高峰
由于双11的超负荷运转,使得一些快递人员不堪压力而离职,有的提前回家休养,有的正谋划转行。在招聘网站上,招聘快递的信息每天都在大量增加中。
双11期间,虽然各家快递公司都添人添车,做好了迎战准备,但是快递问题仍然频出,比如快递变慢递、个别快递人员私拆包裹、携款跑路等。石家庄一家快递公司在11月25日做的市场调查显示,截至11月25日,仍然有个别快递公司没有消化完双11的包裹,致使部分市场的收件受到影响;还有的快递人员因压力大而离职,公司未能及时补上缺口,也使得收件受到影响。11月底,还发生过个别快递人员欠款“跑路”的情况,即快递小哥以5元一张的价格卖出去大批快递单,然后就消失了。
“根据往年的经验,双12后包裹量肯定会增加,但不会达到双11那么多。”一位工作人员说,不过从双11开始,快递已经进入了年底旺季,双11、双12、圣诞、元旦、春节,业务量会一直比较多,他提醒消费者,这段时期还是要多给快递员一些体谅,同时写好地址保持电话畅通,如果有预期要到的包裹,就不要拒接陌生电话。
电商未雨绸缪 淘宝暂停货到付款
快递忙着备战的同时,电商们也在“未雨绸缪”。双12期间淘宝会暂停承诺达、我要寄快递和货到付款,以尽量规避因快递而引发的纠纷。卖家论坛贴出了这几种服务暂停和恢复的具体时间。
据了解,承诺达是一种“限时物流”服务,如快递公司在承诺时间内没有将货品送达,消费者将获得全款运费的赔偿。业内人士表示,部分服务暂停是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不会对网店运营产生很大影响。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双12期间在淘宝购物不要选择货到付款。
【小编提醒】
理性花钱按需购物 分期付款问清细则
小编提醒消费者,一定要理性花钱,按需购物,在价格上货比三家,多方核实和比对,避免冲动消费。购买商品后,也要索取和保留相关交易凭证,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同时,当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及时主动维权。
面对各商家热推的零首付分期付款,石家庄一家银行的理财经理王经理介绍说,商家的分期付款活动主要是信用卡分期,有的活动打出了零首付、零利息的口号,但是消费者在使用前一定要问清楚自己需要承担的费用,如果没有利息,那么有没有手续费。而且,在使用信用卡分期时一定要掂量好自己的偿还能力,一旦还不上产生逾期,还会留下信用污点,影响到将来的一系列金融活动。
【 12315发布双12消费警示】
警惕商品质量及包装标示标注信息
有的消费者通过电话购物、网络购物买到的产品,发现包装简陋、质量较差,细细查看甚至发现无产品信息、洗涤标示、生产及保质日期等。工商提醒消费者选择信誉度好、知名度高、销售及服务有保障的经营主体或店铺,收到商品及时检查产品及标识信息,遇到问题商品拒绝签收。
警惕商家促销的广告宣传内容及服务承诺
有的商家承诺假一赔十、无效退款、先试用后购买等保障承诺吸引消费者,然而在遇到纠纷时却以各种理由拒绝或推脱履行服务承诺。此类问题,消费者对于一些宣传内容、有时间节点的促销活动等截屏保存内容信息,出现问题可以作为有效购物凭证。
警惕消费安全陷阱
为了防止受骗和不必要的损失,消费者对收到的短信、电话、链接不要轻易打开、回复、确认,不要向陌生人告知、泄露个人的隐私信息或手记验证码等确认信息,切勿贪图便宜购买问题商品或轻信中奖信息发生损失。
警惕售后服务保障问题
有的消费者利用促销、低价打折活动会购买些不常用、反季或囤积商品,如果长时间不使用或后期发现问题,容易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要保存商家承诺或服务的聊天记录信息、网页宣传信息等内容,双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根据新华网、搜狐网、燕赵晚报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