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又“造血” 河北:特殊政策提高财政扶贫“含金量”
8月31日,张北县金家村,54岁的裴海云刚把采摘的架豆送往蔬菜收购点,一边数着“票子”一边和记者唠起了家常。
“去年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金融扶贫贷款承包了25个蔬菜大棚,净收入10万元,让我彻底脱了贫。今年我又承包了160亩土地种植蔬菜,预计净收入将达30万元。”尝到甜头的他一再为国家的好政策“点赞”。
“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不然咱老百姓哪儿来这么多实惠!”收入的增加,让裴海云一家的生活变了样,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学和家人生病发愁。
在裴海云把一筐筐架豆送往收购点的同一时间,油篓沟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梁慧中正在和小伙伴们通过教学一体机学习新的课程,随着影像资料的变化,教室里传出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有了这个一体机,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别提多高兴了!”小慧中兴奋地告诉记者,不光是一体机,学校还配备了专门的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和多媒体室,方便大家学习,“现在,不管上什么课,大家的积极性都可高了!”
这些新变化的出现,是河北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助推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的缩影。
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坚中之坚,必须集中力量、以更加有效的措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针对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张承坝上地区和深山区的10个深度贫困县、206个深度贫困村,省财政厅综合考虑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规模、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基础设施状况等因素,出台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支持、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力度等10项支持政策,全力保障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财政扶贫方面,省财政厅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对10县的财力性转移支付支持,在正常测算值基础上增幅提高2个百分点,用于提高各县财政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力度,支持10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央下达的贫困县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安排10县年度增幅原则上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个百分点;中央下达和省级安排的社会救助资金在每年正常拨付额度基础上增加5%;省财政扶贫发展资金切出25%、省级安排的贫困县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切出10%,集中用于支持10个贫困县脱贫攻坚。
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省财政厅在增加10县外部帮扶的同时,更加注重贫困地区的自我脱贫。支持10个深度贫困县扶贫投融资平台建设,每县设立不低于1亿元的担保基金、3000万元的风险补偿金、2000万元的保险基金,资金缺口则由扶贫专项资金和省财政新增支持资金按50%的比例分担。目前,已下达深度贫困县落实10项支持政策省以上财政资金82.8亿元。
聚焦基础设施不足这一制约深度贫困县发展的瓶颈,省财政厅积极筹措资金,高标准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10县普通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省级资金建设补助标准较非贫困县现行补助标准提高50%,大大推进了10县农村公路建设进程;危房改造户均补助标准较全省平均水平提高20%,切实保障10县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
为补齐深度贫困县社会事业发展短板,省财政厅统筹中央和省级社会救助资金,对10县正按照在每年正常拨付额度基础上再增加5%的要求分配下达;统筹2016年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结余和2017年中央、省级财政资金,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准部分全额资助政策。
为阻断贫困的代际相传,省财政厅提出,“全面改薄”资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础办学条件)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
“着眼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省财政厅着力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提升资金使用绩效。”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省财政厅在认真研究支持政策、督导涉农资金有效利用的同时,会同省扶贫办开展了财政扶贫资金大检查,重点解决资金沉淀、投入不准问题,确保扶贫资金精准投入、发挥最大效益。(赵晓慧 王晓辰 杜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