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撤县设区系京津冀必然 正定撤县设区传搁浅
图片来源:河北青年报
(原标题:石家庄终别体量尴尬)
河北石家庄行政区划在十一假期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桥东区被撤,鹿泉区、藁城区、栾城区正式挂牌。“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涉及河北最多的是环京的保定、廊坊,或者沿海的唐山。体量上和经济总量上石家庄很尴尬。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陈秀山说。藁城、栾城、鹿泉三地“县改区”后,石家庄的产业布局将更加便利和清晰,在十年间,曾经的“1+4组团”也终于修成正果。
消息:河北仍有19项“县改区(市)”待批
记者从国务院民政部了解到,年初,河北省便上报了22项“县改区(市)”方案,其中仅藁城市、鹿泉市、栾城县的“撤市(县)设区”方案获批。此前热议的“ 正定县撤县设区 ”方案和景县、玉田、清河、宁晋、永年等18个“县改市”方案搁浅待批。
背景:“县改市(区)”曾一度爆发
早在1997年,国务院就曾叫停过“县改市”。随后,各地便走“县(市)改区”空子。据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的官方数据统计表明,从1997年底至2013年,全国县(市)改为市辖区的共有158个。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陈秀山介绍,“县改区”、“县改市”的火爆原因,在于县主要是农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农业进行;而市则以非农为主,其用地规模、城市基础设施等是按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需要进行规划。撤县并市后,其行政权力有所加强,特别是城市建设的自主权空间比较大,还可征收更多的城市建设费。
“1+4组团”修成正果
石家庄并未赶当时“县改区”的时髦。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孟华兴说,至少到目前为止,“1+4组团”模式的确避开了城市病中的“摊大饼”。
2004年,石家庄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正式确定了“1+4组团”城市发展模式,并确立了分散式的组团发展,即中心城区的部分职能逐渐疏散到藁城、正定、鹿泉、栾城四个组团城市,石家庄市在探寻一种“众星拱月”的发展模式。
直至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意味着“县改市”的全面“解禁”。
建议:走向“京津冀”,区划要先行
“这个规划出台,可以看出来河北方面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上面的迫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陈秀山直言。
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石家庄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京津冀一体化”涉及河北最多的是环京的保定、廊坊,或者沿海的唐山,“没有太多特色的石家庄仅涉及到保定、石家庄的两中心发展。体量上和经济总量上石家庄也很尴尬。”陈秀山说。
他认为,藁城、栾城、鹿泉三地“县改区”后,石家庄的产业布局将更加便利和清晰,城市体量和功能也将有一个整体的提升。“这是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的必然发展,也是成为京津冀发展中重要一极的选择。”
对此,河北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孟华兴持相同意见,“之前的石家庄市区面积仅156平方公里,土地资源限制了本地发展,而县域经济又迟迟没有出色表现,”孟华兴认为,在组团县统一纳入市区后,石家庄的都市区面积将扩大至2817平方公里,土地分配和战略空间的扩大将对石家庄的经济产生刺激作用,很有可能刺激房企产生新一轮的拿地热情,“但这个热情有多大还不好说。”
分析:“县改区”应趋利避害
当然,“县改区”并非行政改革上的一劳永逸。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便认为,县(市)改区是地方政府权力关系的一次调整,将县、县级市的权力“上收”到了地级市政府,县财政也从“省直管县财政”中抢了过来。
汪玉凯认为,集中规划有利于全面发展,但如果是集中资源发展中心城市,对于各县的发展还是弊大于利的,具体体现在“县改区”的房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
对此,汪玉凯建议,各区差异化发展卫星城模式,市区应出台政策相对扶持各县的特色发展,以达到齐头并进。
区划改革应指向“小政府,大市场”
对于石家庄此次区划改革,陈秀山建议,虽然“县改区”、“镇改市”是城镇化的必然趋势,但不能成为增加编制的机会,而应该通过市场手段分解与转移政府职能,实现“小政府,大市场”的局面。
相比“镇改市”,他认为“县改区”后,涉及到工商、公安、建设口等单位将以“分局”形势出现,势必会涉及到领导干部精简,“这就需要当地政府更大的政治智慧了,如果改后机构更加庞大,人员更加臃肿,那这就是改革的失败。”
[ 摄影记者:王勇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