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供过于求 淀粉价格易跌难涨
原料供过于求&产能大幅过剩,淀粉价格易跌难涨
在玉米产量连续三年超过2亿吨后,我国玉米供需失衡加剧,库存大量汇集在东北临储库中。往年,国家会在当年收储过后随即开启抛储,从而减低东北临储库存压力,但2015年抛储即便在国家给予大幅补贴的情况下,市场采购情绪仍较为清淡。再加上新季玉米上市压力,连续数年不断上调的临储价格(去年持平)终于迎来了首次下调,在政策为导向的国内玉米市场,此番调整将大幅下调2015/2016年度玉米的价格重心,另外考虑到玉米淀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玉米淀粉市场供应压力不言而喻,预计国内淀粉市场熊市格局有望延续。
一、 玉米临储定价下调,原料供应过剩
2015年9月18日,《关于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布,其中规定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1元/斤,不分地区差价。这是自2008年实行收储政策以来,临储收购价格首次下调。2014年收储价格为1.11-1.13元/斤,今年临储价格较去年下调0.12元/斤,降幅达10.71%。
国家临储政策再也不是从单一经济体的角度来制定,而是通过衡量整体产业链的上下游利益分配,同时考虑到现阶段进口倒挂常态以及廉价谷物大量涌入的现实状况,过往刚性上调的政策格局已经难以为继,未来玉米价格市场化特征有望更加凸显。而且,从细节方面,今年临储政策不仅仅是简单修正价格基数,而是采取“中央结合地方”的模式进行玉米临储收购。中央收购的主体方面,国家依旧沿用“一主多辅”的思路,今年除中粮集团、中纺集团,再吸收中航工业集团作为中储粮公司的补充力量,主要是考虑到中航旗下的中航国际在东北地区的库容,能适当分担中储粮公司的收储压力。
表1:历年临储价格(以生产次年为基准)
年份 | 临储价格(元/斤) | 临储收购量(万吨) |
2009年 | 0.75 | 3300 |
2010年 | 0.9 | 60.9 |
2011年 | 0.98-1.00 | 1080 |
2012年 | 1.05-1.07 | 3083 |
2013年 | 1.11-1.13 | 6919 |
2014年 | 1.11-1.13 | 8300万吨 |
2015年 | 1.00 | 预计3000-5000万吨 |
资料来源:上海中期
“中央结合地方”的模式在玉米收储的分割点在于玉米质量。中央部分只收购2%生霉粒以内的玉米,而达不到质量标准的则由地方政府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食品安全地方负责制组织收购。换言之,2000元/吨的临储价格只能成为生霉粒2%之内的玉米价格底部,而霉变程度高的玉米则不受临储价格的托底支撑。这一模式带来两个后续问题,一是在目前供应明显放量的年份,在只有低霉变玉米存在政策保价的大环境下,优劣玉米价差有望继续放大,鉴于深加工行业对玉米霉变程度容忍度较高,因此深加工玉米成本下滑程度明显高于饲料玉米。二是对于盘面来说,虽然玉米基准交割品霉变程度是小于等于2%,但2-4%霉变程度的玉米可以跌水50元/吨交割,即是说玉米期货合约标的并非由优质玉米所组成的,霉变程度略高的亦可生成仓单,因此若期价上涨至国家政策底价水平,将迎来大量2-4%玉米在期货盘面卖出的局面,因此政策价格对期货盘面来说,是“顶”绝非“底”。
二、抛储成交低迷,临储价格下调符合预期
与国家临储政策配套的则是抛储政策,以往国家会测算仓储成本以及收储价格来综合定价。在2013年以前,国家作为贸易商的角色在“低价收储+顺价抛储”的模式下,利润堪称丰厚。但2013年后,我国玉米供需形势加速恶化,产量在补贴政策下节节攀升,但需求却因政策性因素以及周期性因素而趋于疲弱。
2015年抛储结束于10月底,共计抛售东北玉米383.92万吨,10月中下旬以后,由于新季玉米大量上市,且市价相对偏低,下游企业采购国储陈玉米积极性明显下降,屡次成交率不足0.1%。与2014年抛储情况相比,截至抛储结束,玉米成交量达到2594.5万吨。2015年抛储出库率过低,导致目前东北陈玉米库存积压,高达1.5亿吨以上的玉米存量去库存迫在眉睫。
图1:2015年东北临储玉米抛售成交情况
数据来源:JCI
导致2015年的抛储难以成交的根本原因是过高的底价设置将采购主体拒于门外,而且临储玉米普遍存在出库时间长、霉变率高等问题。因此,在临储玉米大量入库,但却难以出库的情况下,高库存格局逐渐凸显,抛储成交萎靡成为压倒玉米市场传统“低价收储+顺价抛储”模式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正是因此,今年临储定价下调由不确定转为必然。
展望2016年抛储格局,顺价抛储已不存可能,国家可能在降低抛储底价设置的基础上,配合政策性刺激提升深加工企业采购临储玉米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去临储库存的最终目的。
三、2015/2016年度玉米供应过剩格局将进一步凸显,熊市结构有望延续
图2:近年来我国玉米产量以及库存消费比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JCI
2015/2016年度玉米供应情况已经基本浮出水面,库存消费比已经达到历史峰值。据国粮信息中心9月最新数据,2015/2016年玉米产量提升至2.29亿吨,同比增加6.19%,玉米产量将再次刷新历史记录。年复一年的丰产导致我国玉米供应端严重失衡,产量逐步累积,目前尚有2012年玉米未被消化,而2015年玉米已经进入集中收割期。经测算,2014/2015年度的结转库存已经高达1.5亿吨以上,虽然目前这些玉米存于临储库中,不会直接冲击国内市场,但庞大的临储玉米将占据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库容。在新季玉米上市之际,虽然能够依靠搭建露天存储点的方式稍作缓解,但由于扩容非短线投资,资金以及后期维护都是需要斟酌,目前能够积极建库的主力军仍是中储粮公司,东北地区玉米贸易商数量仍处于萎缩的态势。临储入库数量决定着政策性价格的有效程度,从近几年的收储形势来看,农民对玉米后市悲观情绪较重,基本上全部倚仗临储来销售当年玉米。若库容不足,农户无法交储,则可能出现“卖粮难”的现象,此时贸易商以及下游企业将掌握绝对的议价权,进一步打压市场价格,从而导致临储政策托底的有效性下降。因此,库容问题将是今年临储收购的难点,也是决定未来玉米价格重心的因素之一。
需求端来看,2016年上半年仍难以乐观。鉴于玉米需求的七成以上是饲用需求,而猪料又占玉米饲用需求的绝大部分,因此生猪养殖情况将与玉米需求形成联动。根据农业部对全国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数据显示,10月全国生猪存栏量为39080万头,环比增加0.3%,连续4个月环比上升,不过仍较去年同期下降10.25%。10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848万头,环比下降0.1%,较去年同期下降12.96%,能繁母猪数量连续26月下降,近期虽然降幅收窄,但仍未触及底部。鉴于能繁母猪代表生猪产能,将对未来6-10个月生猪存栏量存在指引作用,因此未来6-10个月虽然生猪存栏量仍存在反弹的可能,但上调的空间基本有限,从而导致饲用需求难以快速恢复。
图3:生猪存栏与能繁母猪存栏
数据来源:农业部
四、木薯替代严重,整个行业亏损期拉长
图4:淀粉行业利润图
数据来源:中粮
据卓创数据监测,截至到11月20日当周,山东玉米淀粉厂家毛利润参考-20元/吨,盈利周环比减少90元/吨,亏损同比增加110元/吨。玉米淀粉作为玉米产业链的初级产品,其定价模式主要是由上游成本传导。而上游玉米价格的坍塌,特别是劣质玉米价格的大幅下滑预期,将进一步打开淀粉下方空间。而且目前我国淀粉行业集中度较高,排名前十企业的加工能力占总产量的50%以上,且基本上都不以淀粉为终端产品,而是以淀粉糖、酒精、赖氨酸等附加价值较高的深加工产品为主。因此,淀粉利润并不能完全体现企业的利润水平,淀粉作为整个产业链的初级产品,其行业利润受到产业链上下游双重打压。
图5:玉米淀粉以及木薯淀粉消费量
数据来源:中粮
从消费上看,近期淀粉的需求亦不乐观。主要是进口木薯淀粉大量冲击所致。珠三角市场作为传统东北淀粉的主销区,原本是大量采购东北玉米淀粉,但目前已有相当部分被木薯淀粉替代。同时,长三角市场原本是华北淀粉和东北淀粉的一个季节性交替销区,而现在以长期被华北和木薯淀粉所占领。东北玉米淀粉基本上被大量进口木薯淀粉所替代。
五、风险点
鉴于近期北方迎来降雨降雪天气,引发农户惜售,贸易商有屯粮意向,深加工企业上量有阻碍,价格有所上调。黑龙江省近期价格受国储提振,农户出售积极性降低,囤粮以待高价。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淀粉企业上货量出现下滑,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连续提涨刺激上货量,成本与运营压力倍增,导致生产盈利状况下降,阶段性淀粉供需出现短暂缺口,价格存在天气升水溢价,短期或将偏强运行。
六、总结
综上所述,2016年玉米价格熊市格局已经奠定,且因政策性收购细节的原因,优劣玉米价差有望放大,劣等玉米将遭受创历史新高供应量的冲击,意味着淀粉深加工玉米成本坍塌,从而拖累淀粉价格下行。同时,受进口木薯淀粉的冲击,淀粉需求短期内难有起色,产业链上下游均对淀粉行业形成挤压效应。不过,近期降雨降雪天气引发原料上量困难,淀粉近期亏损的现状引发供应端有望短暂出现缺口,淀粉短线行情维持偏强走势,不过亦为我们提供高位沽空的机会。鉴于天气升水主要集中在近月,恶劣天气毕竟是短期影响因素,建议逢高沽空淀粉5月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