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八年 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23.06.2014  11:58

河北“两点一段”榜上有名,至此我省世界文化遗产增至4处

■大运河穿越8省、直辖市。(资料图)

■时至今日,中国大运河还在发挥着作用。新华社 发

当地时间6月22日10时许,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申报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中有河北的“两点一段”——沧州东光县谢家坝、衡水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以及南运河沧州至德州段河道。这也意味着我省继长城(山海关、金山岭)、明清皇家陵寝(清东陵、清西陵)、避暑山庄及周边寺庙后,又拥有了第四处世界文化遗产。

申遗:历时八年终获成功

纵贯中国南北的中国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已有2500年历史,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直辖市,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最古老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之一。2006年我国做出了大运河申遗的决定,历时8年申遗成功。据了解,此次大运河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包括中国大运河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

世界遗产全称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人类罕见、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申遗”首先要被所在国政府列入“临时备选名单”,然后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报正式提名文件,经一个独立的咨询委员会考核后,提出候选名单,最终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最终决定是否将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了解,申遗的标准非常严苛,有的地方花了10年做准备才入选。世遗委认为,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体现了高超的水利技术。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

有人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究竟有啥用?对此有业内人士解释说这如同挂上“金字招牌”:“全球都很看重这个称号,譬如很多外国游客在选择旅游地时这是个很重要的参考标准,中国丽江、平遥古城申遗成功后,旅游收入提高几十倍。

河北:“两点一段”展现运河原生态

大运河河北段北起廊坊香河县与北京交会处,南至邢台市临西县尖塚,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五市,总长近600公里。“运河三老”之一的罗哲文曾评价大运河河北段遗址线路清晰,体系完整,拥有较为完整的人工河道和堤防体系,代表了我国北方大运河遗产的特色,“它的原生态性很明显,这一点是其他地区大运河所无法比拟的。”这在我省大运河申遗点段——华家口夯土险工、连镇谢家坝两个遗产点,以及沧州至德州段运河河道都有具体体现。

华家口夯土险工和连镇谢家坝人称“糯米大坝”,采用了糯米浆拌灰土这一中国建筑中古老的工艺。其中位于沧州东光县连镇、南运河东岸的谢家坝,坝体长235米,厚3.6米,高5米。谢家坝建于清末民初,一谢姓乡绅带头捐资,从南方大量购进糯米,组织人力用糯米熬汤,再将白灰与泥土用糯米浆混合逐层夯筑。近年我省文保部门按当年工艺对大坝进行修补,用了约2万斤糯米;华家口夯土险工位于南运河左岸、衡水景县华家口村,修建于清代宣统年间。2012年景县对华家口夯土险工进行修缮保护,坝体采用三七灰土加糯米浆夯筑而成,耗用百余袋糯米。国内外考古界的专家认为,谢家坝和华家口这两段大坝是中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再现了中国近代在漕运水利设施中夯筑的先进工艺。

沧州至德州段运河河道能够入选申遗点段有两个原因,一是保持了原始风貌,因为当地县城没有在运河附近发展,基本没有改造;二是弯道最多,明显的大弯竟有三十多个。这些弯道减缓了水流,保护了航船的平稳,减少了堤坝的受力,自古有“三弯顶一闸”之说。

反响:

申遗成功只是个开始

对于大运河申遗成功,昨天我省有关人士备感兴奋。河北省文物局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负责人孙晶昌说,河北段大运河入选的“两点一段”填补了我省东南部线性文化遗产的空白,对沿线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必将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他同时表示申遗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为当地百姓带来实惠,“南水北调工程可能会流经大运河的‘两点一段’,要让大运河通航、通水,流动起来。

沧州市文物局局长、河北省大运河申遗办公室主任王玉芳为申遗成功掉了泪。去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来河北实地考察时,她负责讲解。为了这次“大考”,王玉芳把自己修炼成一部“大运河活字典”。当时来实地考察的是位50多岁的印度女士,“她对遗产区、缓冲区以及保护措施等看得很细,也很注重跟百姓沟通,记得到谢家坝村,当她看到自发前来的男女老少后,特别上前询问村民对运河申遗怎么看,大家都说自己在运河边长大,非常支持运河申遗,她显得很高兴,还特地跟村民合影留念。

王玉芳强调申遗成功只是第一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不是终身制,如果保护得不好将被取消资格。”对此她呼吁全社会参与,形成对河北段大运河的长期保护和管理机制,“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承运河文化要继续做,同时河北段还有些重要遗产点,如果中国今后还要后续申报,我们也要努力把这些遗产点纳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关

新闻

丝绸之路项目

申遗成功

新华社电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22日批准通过“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申请报告。至此,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属文化线路类型,线路跨度近5000公里,沿线包括中心城镇遗迹、商贸城市等5类代表性遗迹共33处,申报遗产区总面积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234464公顷。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其中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6月15日在多哈开幕,根据议程大会将于25日闭幕。世界遗产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年会,全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本版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黄蓥采写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