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世界史两个党支部举办专题学习活动

28.03.2019  12:33

3月22日下午,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世界史两个党支部举办专题学习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和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大会的两封贺信。

会议首先集中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两封贺信。随后武吉庆、王俊才、倪世光、徐建平、谷更有、王文涛及青年教师代表申艳广、高恒建、杨双利、朱安详等纷纷发言,畅谈学习体会。

大家一致认为,总书记的两封贺信及对历史研究的相关讲话,在中国当代的历史研究中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重视历史研究的最新话语体系,为新时代的中国历史研究指明了方向。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知。历史研究作为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但近年来,不尊重历史、曲解甚至妖魔化历史事实的“历史虚无主义”时有发生。在今后研究中,一定要以总书记讲话为指南,坚持理性反思,杜绝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学术诉求与现实关切、求真与致用、具体细微研究与宏大叙事等多层面平衡,既潜心研究,又回应现实。

与社会历史进程同步共振,历来是中国史学演变的基本规则。总书记在两封贺信中强调,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要求历史工作者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对此,各位老师深有体会,认为自中国历史学诞生以来,就有强烈“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学科意识,在“古今”、过去与现实问题上,历史研究虽然研究的是古代、过去,但目的却是为现实和当下提供镜鉴。作为40年来且持续影响二十一世纪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开启的中国崛起及中华文明的复兴越来越引起全球关注,因此要重视当代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史研究。在历史研究中,要在坚持问题导向性基础上,强化历史研究的责任感,既要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创造性转换,也要放眼世界,具有全球化视野,同时注意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交叉,为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应有力量。

结合总书记的两封贺信和学校学院工作,各位老师也纷纷提出建议,认为,河北师大历史学科学脉悠长,底蕴深厚。近年来,结合强势特色学科和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在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各层面,积极作为,学科又获得了显著发展,但总体来看离总书记对新时代历史研究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在今后工作中,要依凭丰厚积淀,立足河北,面向全国,更加积极而主动的融通中外,按照总书记对新新时代历史研究的新要求,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无愧于新时代的新成绩。

(供稿:历史文化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