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11月10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11.11.2016  09:36

  时 间:2016年11月10日
  地 点:西直门办公区2号楼1层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宋树立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
  嘉 宾:姚建红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
      詹积富 福建省医保办主任
      滕建荣 浙江省杭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
      王虎峰 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计生委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前几天中办、国办转发了国务院医改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改经验的若干意见》,我们今天请来了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的姚建红副司长,福建省医保办主任詹积富、浙江省杭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滕建荣和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虎峰教授。欢迎4位嘉宾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问题。
  首先,请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姚建红副司长为大家介绍深化医改经验推广有关情况。

   姚建红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副司长:
  谢谢主持人。也感谢王虎峰教授、詹积富主任、滕建荣主任一块儿出席新闻发布会。也特别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一块儿来报道医改相关工作。这两天大家从新闻当中可能也看到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2016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09年启动新一轮医改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将深化医改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更加重要的位置,统筹谋划,全面推进,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基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框架。一是基本建立全民医保制度,二是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三是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四是逐步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五是大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六是不断完善综合监管制度。实践证明,我们坚持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新一轮深化医改以来,以福建省三明市、浙江省杭州市以及江苏、安徽、福建和青海等综合医改试点省为代表的一些地区,突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统筹推进重大改革,敢于触动体制机制改革和重大利益调整,形成了一批符合实际、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在改革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认真总结和推广地方成熟改革经验,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持续深化医改的信心和决心;有利于突破利益藩篱、三医联动推进改革,着力破解医改难题;有利于少走弯路、降低改革成本;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充分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36号文的总体思路是,针对当前改革中存在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运用典型经验,增强深化医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文件起草过程中,我们努力把握规律性、增强前瞻性,强化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坚持实践检验标准,组织专家提炼大量地方成熟经验,探究其有效的路径、办法和改革脉络。
  《若干意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新一轮医改启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医改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成效,强调了总结推广医改经验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从加强医改领导体制机制、公立医院改革、发挥医保基础性作用、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发展社会办医等方面入手,深入总结了8个方面24条成熟经验和做法。第三部分主要从高度重视推广工作、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加强对推广工作的督查指导、切实做好宣传工作等方面,对经验推广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贯彻落实《若干意见》,一是要高度重视推广工作。二是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三是要加强对推广工作的督查指导。四是要切实做好宣传工作。昨天和前天,我们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强化各地对医改经验的理解,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信心,提高谋划、推进、落实改革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改革成效。
  同时,为便于各地学习和宣传先进经验,我们还遴选了部分积极创新、富有成效的深化医改典型案例,供各地学习借鉴。

   主持人:
  谢谢姚司长,下面我们请福建省医保办的詹积富主任为大家介绍福建省医疗体制改革的有关情况。
   詹积富福建省医保办主任:
  各位媒体朋友们,接这个机会,就我们福建省最近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向媒体朋友做个介绍。
  福建省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认真落实国务院领导关于福建、安徽两省先行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的批示要求,近期启动了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改革,这是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具体举措。有关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福建省作为全国首批医改试点省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改工作,2015年初出台《福建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闽委发〔2015〕3号),明确了福建省医保管理体制三步走的改革思路:即2015年实现第一步和第二步,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一体化和基金设区市统筹;2016年实现第三步,即实现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三保合一”。至2015年底福建省实现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一体化。
  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3号),要求各省在2016年底之前,实现两项医保制度的“六统一”。福建省在此之前已经完成了“五统一”,只有“统一基金管理”任务有待完成。“统一基金管理”涉及到两项医保制度的合并和机构职能整合,是体制机制改革的硬任务。福建省分析了全省医保管理体制现状,认为应尽可能整合分散在各部门涉及医保的所有职能,才能充分发挥医保整体作用。此项改革福建省三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明市2012年启动医改,总体平稳推进,其中很重要经验是改革路径正确,首先选择进行医保体制改革。三明的医保体制模式,历经4年改革实践证明效果比较好。2016年以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21次会议、第27次会议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都充分肯定了三明的经验,国务院领导要求福建省尽快在全省推广三明经验,福建省医保模式改革,就是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
  为此,福建省总结借鉴三明医保改革经验,从整合医保整体职能入手,全面推进医保管理体制改革。

  二、改革思路
  从福建省医保管理体制的现状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制度碎片化和管理分散化。医保政出多门、职能分散、“九龙治水”的状况影响了医保整体职能的发挥。如,省人社厅管理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省卫计委管理新农合、疾病应急救助,负责管理省直厅级以上干部的省保健办;省财政厅设“两费中心”(省离休干部离休费和医药费管理中心),负责管理福建省离休干部、革命伤残军人等的医疗保障;省民政厅管理医疗救助。部门的多头管理导致了医保管理制度难以有效衔接,人员重复缴费,政府重复补助,患者重复报销,多头拖欠医疗机构费用,医疗机构疲于应对。各个涉医职能部门监管医疗机构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二是医保支付方式落后。目前医保管理的定位主要还是基金运营的安全,医保大部分的作用还停留在为参保人员提供医药费用报销上,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形成,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监管医疗行为、引导患者就医的杠杆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三是医保与药品采购分离。

  目前,药采职能大部分在卫计部门。但卫计部门只“点菜”而不“买单”,医保部门负责“买单”而又无法“点菜”,造成药品招标单位、医保部门在药采方面的职能不清,责任不明。此外,医院、药品供应商、医保部门之间“三角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医疗机构与药品经销商直接购销往来,利益链条难以切断。四是医保与医疗价格不能有效衔接。医保、医疗服务、医疗价格隶属于不同部门管理,关联不够密切,各自为政,致使医疗服务价格长期难以得到理顺。此外,医疗项目调价之后,医保政策不能及时跟进报销,也增加了群众负担。

  为了解决福建省医保管理体制的弊端,省医保整合模式是成立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财政部门,实行相对独立运作,并将相关制度和机构职能进行整合。这主要是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最大限度优化组合。在实现“三保合一”的基础上,把卫计部门的药品招标、物价部门的医疗服务价格、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人社部门的生育保险、商务部门的药品配送等涉及医保的职能进行归拢,解决医保制度碎片化的问题,提高运行效率。二是突出医保特殊职能。医保不仅是对群众提供医疗费用报销,更重要的是对医院医疗行为进行监管和引导群众合理就医。我省医保管理目标定位为“两专一精”,即相对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专业化的队伍,精细化管理医保,才能充分发挥医保的特殊性和整体作用,这也是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管理医保的经验做法。三是增强医保基金抵御风险能力。把分散在人社、卫计、民政、财政等部门的医保资金逐步整合,做大资金拼盘。

  三、主要做法
  2016年7月,省委医改专题会议作出了改革省级医保管理体制的决策,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
  (一)整合机构。由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成立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明确了省医保委由省政府办公厅、省财政厅等13家单位组成,主任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担任。9月28日,省医保办组建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省医保办正式成立。省医保办设有“三处三中心”,即医保基金管理处、医疗服务价格处、药械采购配送监管处等3个内设行政机构;下设省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省药械联合采购中心、省医疗保障电子结算中心等3个事业单位。

  (二)优化职能。将省人社厅、卫计委、民政厅、物价局、商务厅等涉及医保的职能全面归拢。新组建的省医保办承担医疗保障相关政策制定、医保基金监督管理、医疗服务价格谈判调整、药品耗材联合采购配送与结算管理、定点医药机构管理、医疗服务行为监督管理、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等职责。

  (三)理顺体系。要求各设区市参照省级医保机构整合模式,成立市医疗保障管理局,挂靠在市财政局,形成全省统一的医保管理体系。一是统一医保经办管理。各设区市成立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并在各县(市)设立由该中心垂直管理的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机构。市辖区的医保经办机构同步整合。二是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和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市级统筹。在市级医保机构整合过程中,要求原为县级统筹的新农合基金,提升为市级统筹,实现“三保”的基金在同一个统筹层面上,充分发挥基金大数效应,真正实现 “六统一”。

  四、工作打算
  下一步,福建省将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福建省整合后的医保增加了药品采购和医疗价格调整的功能,为下一步大力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付费方式改革创造了基础条件。要通过支付方式改革,激发医院堵住浪费、节约成本的内生动力,推动医院精细化管理。
  (二)发挥医保在药采中的主导作用。将药品耗材的采购、配送和结算职能并入医保,实施“招采合一”,大力挤压药价虚高,加大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和医疗行为监管的力度,调控医药价格,推动药品流通领域改革。
  (三)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在合理控制医院总收入增长幅度的情况下,将降低药品耗材费用腾出的空间,“腾笼换鸟”动态地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优化医院收入结构,提高医药总收入的含金量,建立医务人员合理的薪酬增长机制。改革调价方式,由政府定价逐步向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谈判的定价方式转变。
  (四)整合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将分散在卫计、人社、民政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建立全省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服务平台、医疗服务智能监管平台、药械阳光采购和结算平台、健全医保信息公开制度,推动医保省内外异地结算。
   主持人:
  谢谢詹积富主任。下面请滕建荣主任给大家介绍杭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工作的有关情况。
   滕建荣浙江省杭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见面交流,汇报杭州在深化医改,探索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举措和成效,也期待你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我们将诚恳接受并认真研究,以进一步改进工作,造福百姓。
  杭州一直以来认真遵循国家和浙江省的医改方向,积极探索适合杭州实际,贴近群众需求的改革路径和改革举措,近几年来通过发展智慧医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等举措提升了杭城百姓对于医改的“获得感”。2014年以来,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体系的目标要求,创新实施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医养护一体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并以此为载体,逐步构建科学的分级诊疗体系:

  一是通过政府主导,在市级层面进行顶层制度设计。市政府出台政策,并专门颁发地方性法规,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卫生、人力社保、财政、物价等部门联动,落实签约服务的各项保障机制。具体有经费保障机制:签约服务费每人每年120元,市、区两级财政承担90%,签约对象个人承担10%;实施医保政策倾斜:市级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签约后门诊起付标准下降30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签约后,除门诊起付标准下降300元外,通过签约转诊至上级医院产生的诊治费用按社区报销比例直接结算;完善物价配套政策:兼顾供需双方的需求,并合理体现服务价值,对相关项目收费标准进行较大幅度调整。这些新政策突破了原有的政策壁垒,解决了以往基层医疗机构有能力服务却不能提供有政策支撑的服务,居民有实际需求却得不到服务的矛盾,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功能特色充分发挥,促进了基层首诊。

  二是提升服务内涵,吸引签约居民选择基层首诊,首先是群众自愿为原则。我们强化全科医生队伍和能力建设,依托主城区近1200名注册全科医生,以及1000余名专科医师、康复师、药师、社区护士等组建起签约服务团队;签约服务对象为自愿选择签约服务的具有杭州户籍的参保居民,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为重点,今后逐步实现参保居民全覆盖。全科医生为签约对象提供健康管理、社区医疗和双向转诊、家庭病床和远程健康监测管理、健康评估四大方面的服务内容;签约对象到签约全科医生处就诊,可享受优先就诊、优先转诊等服务,以及医保优惠政策。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我们以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周边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源所属关系的医疗机构联合体,实施医疗资源统筹管理、有序开展双向转诊、慢病治疗药品的统一配送、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业务指导培训,巩固和深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

  三是搭建信息平台,发挥智慧医疗的助推作用。依托信息技术,市属三甲医院与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消毒供应中心、慢病联合诊疗中心,使疑难病患者能够就近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市级医院提供的免费远程会诊服务。建立了全市统一的连接省、市医院和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双向转诊平台,具有转诊预约、转诊检查、电子病历上载下传、转诊满意度评价等功能。同时,建立了工作机制,市级医院提前两周开放固定号源到双向转诊平台,并指定科室专门负责社区转诊,促进转诊平台发挥成效。各城区还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研发联通社区医疗机构和居民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应用系统,签约居民可以与签约全科医生在线交流,查询社区就诊时的体检记录、检查结果等。四是强化绩效考核,调动签约服务积极性。建立由卫生计生、财政、人力社保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考核机制和三级考核制度。考核过程注重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及抽查复核真实性;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市级财政根据考核结果给予梯度补助;签约服务经费70%用于全科医生及团队,20%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筹,10%用于签约服务工作管理人员,签约服务费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签约1000人的全科医生团队经考核合格后,一年可通过为签约居民服务增加收入7万元左右。

  杭州市通过签约服务在建立分级诊疗体系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科医生签约覆盖面逐年扩大,2015年度签约52万余人,2016年签约71万余人,其中重点人群比例达64%。开展签约服务后,医患双方关系密切程度大大增强,实现了全人全程健康管理服务,签约居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在社区就诊的居民明显增加。2015年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急诊总量达937.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3.35%,签约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就诊率达61.09%,今年1-10月份,签约居民社区就诊率达64.29%。我市的这些改革举措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还入选了2014年度浙江省卫生计生十件大事和2015年度杭州市精神文明十件大事。
  两年来,虽然有了一点成绩,但问题还很多,很需要去解决纵深的一些问题。相信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有正确的医改方向,我们杭州一定会在不断深化医改,做好先行先试的这项改革创新工作中继续努力,做好工作,造福人民。谢谢!

   主持人:
  谢谢三位嘉宾的介绍。
  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所代表的媒体。
   新华社记者:
  我想问一下滕建荣主任,杭州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基层服务的能力,一方面能够提高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另一方面又能够增强基层服务对群众的吸引力。谢谢。
  滕建荣:
  谢谢,刚才这个问题提得很有针对性,因为在分级诊疗体系整个建设过程中,如何提升基层服务的能力,吸引人民群众这是一个关键问题之一。杭州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工作。
  一是市级三甲医院与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成医联体,老百姓总是认为基层医院的水平差一些,现在我们把医疗资源下沉,我们规定大医院医生职称晋升之前都必须去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同时我们建立的慢病诊疗联合体,让专家能够每周都固定时间到社区医院去坐诊,吸引老百姓。同时,上级医院对家庭医生也进行培训带教,这是一方面。

  二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可以共享资源,我们杭州五个大医院与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立了影像、心电、检验等四大远程会诊中心,这些中心的建立,通过互联网实现让群众在基层检查,在大医院诊断,而且是免费的。所以群众很受欢迎,他用不着跑路,在杭州城区,每个居民大概15分钟以内都能跑到相应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是强化对家庭医生的能力建设。现在新技术、新的要求日新月异,特别是预防为主,健康管理、健康评估等要求,我们加大了对社区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的培训,比如说就2015年我们全市轮流全部轮番培训八次,应该说是有成效的,在后来的省里面跟国家组织的家庭医生“比武”方面,我们杭州还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四是我们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的服务能力,现在对社区医生职称晋升的论文和外语已经不做要求,但需要突出他为老百姓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因此,我们对基层医务人员晋升时要综合考评医务人员的签约服务的技术、数量和它的质量以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我们做了这四方面的探索,群众对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的服务总的满意度,第三方测评在95.2%。谢谢。

   中国县域卫生杂志记者:
  福建省创立的省医保办把分散在人社、卫计、民政、财政等部门的医保资金都进行了整合和统一管理,但有人说这是对权力的垄断,请问詹主任对此有何看法?谢谢。
   詹积富:
  网络上我也看到有人质疑,实际上现在没有整合起来的地方情况又是如何,如果不改革情况很好的话,就没有必要整合,也没有必要改革,所以对于权力高度整合起来以后如何监督的问题,我经常在一些地方介绍三明医改的时候也说到,不受约束和监督的权力,不管大权小权都会产生腐败,关键在于对我们整合起来的高效运转的多项职能,可以同时发力,我们省里把涉及到有关医疗保障的各个部门职能进行整合,实际是一个医保的要素大整合,这是第一点。
  第二,整合起来以后,一个是充分发挥医保的基础作用,另一个是充分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还有一个是充分发挥医保的引擎作用。怎么理解?我的理解是作为我们老百姓的健康,最大的就是医疗保障,就是以医保作为基础,可以就目前医院运行当中不太好的机制进行改革。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怎么发挥,比如我们在福建省医保办成立满月的时候,10月28号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打击骗取医保基金和侵害患者权益的通知》,对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包括定点医院,对医院和医生的行为提出明确的约束要求,如果违背和违反就列入"黑名单"。这是我理解的杠杆作用。

  第三,发挥引擎作用。如果不把医保整合起来,用“腾笼换鸟”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就是一句空话。改革之前,我们药品采购部门在卫生部门,医改办花很大力气,通过各项制度改革,让我们的医疗机构尽量压缩不需要的药品和耗材支出,堵住了漏洞,把医疗费用节约下来的空间,那用什么方式转换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从而再转换到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上呢,这就要用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这样的职能在哪里,又在物价部门。我刚刚阐述这么多就说明一点,仅仅是新农合和城镇居民的“经办合一”,或者再进一步以城镇职工医保基金的简单“经办合一”,所能够发挥医保的作用效率是很低的。关键是如何把药品、耗材的采购,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和对不正确的医疗行为的监管,这一次中办、国办联合下发的36号文件对药品的流通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监管思路,要打击“过票、洗钱”,压缩药品价格虚高水分。36号文件大家要好好学一学,我认为福建的改革是按照中办、国办36号文件里面的典型经验进行的,36号文件里面经验向全国推出,三明的元素是很多的,福建省就是根据中央、国务院这些会议精神和领导批示要求来做。回过头来说如何监督,我前面第一点已经说到,不管大权小权都要有监督约束。福建省是如何监督的呢,福建省通过建立药械阳光采购和结算平台,对外公开,现在在百度上就可以搜到这个网站。

  今后医疗机构所采购的药品和耗材必须通过我们的阳光采购平台,这是其一。今后我们医疗机构所支出的药品耗材的直接成本必须通过我们的电子结算平台进行结算。这两个“阳光”已摆在那里,我们是要授权到什么程度,不是像现在,哪家医院到底采购多少,价格多少,老百姓是看不到的,下一步建立药品耗材阳光采购平台后,老百姓就可以到网上去看,让普通老百姓知道我所使用的药品是什么样的,大概要多少钱,医院采购价格是多少钱,如果全国都能够按照这两个“阳光”做起来,权力在阳光下运作,机制在阳光下实施,这个监督问题就解决了。通俗的说,有阳光就没细菌,没有细菌就没有腐败。
   健康报记者:
  有一个问题请问姚建红司长,在这次中办和国办力推的24条医改经验当中,我们注意到有一个特别提到鼓励各地可以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这一条应该怎么理解?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最近在社会上倍受关注的三明和福建的医保管理体制改革,包括三明市设立了医保管理局,福建设立了医保委,这样的经验我们并没有在24条当中看到,请问这个原因是什么?
   姚建红:
  谢谢健康报记者提了非常好的问题。怎么认识这个问题,首先,先说明一下,文件写了8个方面24条经验,其中第八条就提出可以开展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试点,就是来源于三明和福建的实践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由于三明和福建在改革中创造出来了这样的经验,并且取得成效。我们经过反复总结提炼,达成共识,最后形成文件。
  其次,我再来解释一下,如何理解可开展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的试点。
  《若干意见》提出,可开展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的试点,承担基金支付和管理,药品采购和费用结算,医保支付标准谈判,定点机构的协议管理和结算等职能,充分发挥医保对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医院和医生的监督制约作用,为改革联动提供抓手。
  医保在深化医改、促进“三医”联动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于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建立新的价格形成机制、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服务整体绩效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和调节作用。医疗、医保、医药领域联动改革、形成合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务必突破的重点难点。
  从前期改革实践看,“三医”联动得好,改革就有实效,“三医”联动得不好,缺乏有效的抓手,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联而不动、动而不联的情况,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福建省三明市组建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承担基金管理、医疗行为监管、药品采购等职能,在药品限价采购、配送与结算、价格谈判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为推进“三医”联动提供了重要抓手。
  实践证明,将医保基金监督管理、医疗服务价格谈判、药品耗材联合采购与结算、医疗服务行为监管、医保信息系统建设等职责合为一体,由一个机构统一行使,有利于实现基本医保基金的统筹管理,有利于发挥医保对采购药品的集中支付功能,通过量价挂钩降低药品价格,也有利于加强对医院和医生的监督制约、规范服务行为。特别是有利于促进形成医保和医改政策协同,加快构建大健康的格局。

  第二,我们经常讲医改进入深水区,什么叫深水区?有很多利益需要进行调整,这些利益叫“硬骨头”、“钉子”、“奶酪”,需要我们敢于触碰、敢于改革、敢于把地方经验更好的提炼。所以改革走到今天,已经过了七年多,好改的改得差不多,难改的是一个个难题展现在我们面前,医保在“三医联动”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说“三医联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大家形成合力才能把我们的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现在我们的认识更加清晰了,医保在医改当中发挥重要的发动机的作用,医保要进行功能审核,把相关的权利和管理也好,整合到一个部门行使,有利于各个方面形成合力。刚才讲把基金的支付和管理,药品采购和费用结算、医保支付标准谈判、定点机构的协议管理和结算,这些职能由一个部门统一行使,能够发挥医保的合力,也能够促进医保的深入发展。
  第三,刚才健康报记者说,说36号文没有见到福建三明的影子,应该反过来理解,首先是他们做了大量的经验,我们的文件叫《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改经验的若干意见》,不是空穴来风,是地方有成熟和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基础之上形成的文件,而不是说文件形成之后才出来福建和三明的探索。2013年6月份三明市成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是36号文医保基金管理中心的雏形。

  今年7月份福建省政府成立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9月28号省医保办挂牌成立,是地方的经验为我们写文件开启了思路,拓宽了视野,大家经过充分的评估分析,认真总结国内外医保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认为这是一个方向,所以把福建和三明经验写到文件当中去。福建和三明经验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源泉、力量源泉,就像刚才讲的推广经验,推广什么经验,要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践是好的我们就应该推广,推广以后我们再总结提炼、深化,在更大范围内取得更好的成效。从这三方面做一个补充。谢谢。

   网易记者:
  请问王虎峰教授一个问题,您如何认识医改这个难题,从现有的医改试点经验来看,我们应该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谢谢。

   王虎峰 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我从专家学者的角度谈一下医改的问题,首先大家都说医改难,我是如何看的呢?第一,医改就是一个利益格局的调整,必须要动奶酪,很多利益要面对、要调整,也无法回避。认识这一点对我们把握改革方向,选择合适的改革路径非常重要。第二,要认识到医改既有改革层面的问题,也涉及到发展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但是体制改革和机制转化是重点和难点。这里面由于过去长期形成的,比如说医疗服务价格偏低,以药补医,药品生产流通等方面问题已经形成了不正常的代偿机制和深厚的利益链条。所以要转换这些落后的机制,就需要整体去把握,系统梳理,协同推进。我们从学者的角度来看,医改也是一个大的社会服务系统变革的工程,认识这一点对长期持续推动协同整体的去做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很多的我们医改政策涉及到很多的管理问题,这里还往往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比如说药品的招标采购,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薪酬、绩效改革,还有分级诊疗、信息化,这些实际上是需要真正的深入研究,有专业人员才能够做得下去。很多地方看不准,不敢下手,原因是什么,在管理这个层面实际上是没有真正专业的人。对难点问题能不能有破解。

  结合刚才两位地方领导同志介绍的,我给大家讲几招,我们要破解这些难点,实际上医改是有规律的,首先在众多的利益格局当中,在调整利益格局的过程当中,面对这么多的多元主体怎么办。首先要摆正优先顺序,兼顾各方利益,注意增量改革。要把患者和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很多地方的成功经验。我去三明调研,按照一套专业分析研究方法去梳理,就发现实际上改革之前先动一些什么事,医保由后支付变成预支付,预支付以后,马上给患者什么好处?就是不要垫付资金,只把你个人支付的部分结了,其他的不需要垫付,这是改革之初做的工作。

  接着又搞了便民门诊,如果是普通的小病可以用简便的方法专门有人帮你去解决,首先老百姓很欢迎。第二件事把医生和医务人员放在第二位,怎么理解?他们是改革的主力军,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怎么调动,他们说实行年薪制,实际上在一般人理解说这个东西是不是你们别出心裁,想了一个词给他们发钱,从我们学者的角度,组织变革就需要有激励,就需要解除阻力,你干得好,我要激励你,解除阻力就是患者和医务人员,首先要把他们的利益放在第一和第二位,然后在有关部门和有关利益主体之间注意增量改革,尽量兼顾各方利益,尽量把握这个平衡。首先不要认为医改这里怎么改都行,不是的,我们要把握好利益格局。二是我们在有众多利益方的情况下,首先要确保患者、百姓,然后是医务人员,然后再是兼顾其他各方利益,按照这个逻辑做就比较容易做下去。

  第二件事,对体制机制改革怎么做。实际上体制机制改革,大家说是“骨头”,这也是有方法的,什么方法?现在大家提“三医联动”、顶层设计,我们研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领导驱动,因为从组织变革的角度,如果我们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来亲自抓,亲自研究,这相当于传导的是最佳的管理压力和最佳的驱动力。你去看所有的医改搞得好的地方,必定是一把手重视,主要领导重视,亲自来过问,来决策、来拍板、来撑腰。刚才福建也好、杭州也好,这两个地方我也去调研过,我深刻领会从省市到部门都是主要领导一把手来做,所以这儿提出来,一把手不管是省还是市还是局,亲自过问是医改搞好的必备条件,凡是医改搞好的地方,你认真去观察,都是符合这个条件的。凡是医改搞得比较落后、比较被动的,不是说绝对的,很可能是这个事没有做到位。我们说难,实际上是有办法的,我们要研究出规律来。

  最后一点,管理创新。我们不要忽视管理创新,我们研究组织变革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力量就是管理的创新力量。比如在三明,最早搞改革的时候,搞年薪制,实际上是一套新的管理模式,需要重新积分,这里有一系列的东西需要开发,如果没有很好的管理创新,它也实施不下去。再比如杭州,医养护一体化,这里涉及到分级诊疗、医联体、前移的模式,所以你认真观察,我们在体制机制转化的同时还有很多必须有管理上的创新,我们穿新鞋也要走新路,管理创新也是我们认识识别一个医改是不是做得好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概括一句话,医改虽难但是是有规律的,如果我们按照规律去做,老百姓有一句话,“难的不会,会的不难”。这个问题我们是可以解决的。谢谢大家。

   北京电视台记者:
  请问王教授,您刚才提到“三医联动”,除了一把手主抓之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起来,其他的重要性还有哪些,为什么这次意见中如此强调这一点?第二,请问姚司长,近几年北京的医改效果您如何看待,还有哪些空间可以提升?再补充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方面,不论是老百姓在买药的时候还是一些媒体也都注意到,大家以前常吃的一些有用的而且便宜的小药很多都已经消失了,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在医改当中有没有具体的措施或者有没有必要来恢复这些药品?谢谢。

   王虎峰:
  关于“三医联动”这个事为什么这样重要,给大家讲一下。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例,去年发了2015年38号文,国办发的,这个文件的精髓是什么的,从药品招标采购、挤压水分开始,腾出空间来做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在做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之后,我们要有财政、医疗来衔接,确保我们这种调整价格使得医疗机构可以转换的负担不增加,医保基金可承受,它要做一个综合平衡。调完以后,我们通过增加了医疗机构的含金量,它的整体费用没有增加,含金量增加了,新增的部分用于我们改善或者是形成适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薪酬制度这里涉及到人事薪酬制度管理包括编制,这样的系列动作,中间缺任何一环或者任何一环做不到位,这个效果就出不来,这个链条就断了。这涉及到多个部门,如果这些部门在关键环节上卡壳,整个效果出不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地方可能也花了很大功夫,为什么患者感觉不明显,职工的感受也好也不是那么明显,整个这一套机制没有完全做到位。所以对联动实际上就是我们各个部门是要做接力的,从第一个动作到后面的动作是连续动作,一直做下来,形成一个循环,未来我们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要常态化,意味着什么?要形成一个机制,形成一个循环,这一点对我们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的可持续非常重要。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这几年重要的会议、重要的文件就把“三医联动”放在首位,作为起始句,引领句这样去看待,所以我们认为这是核心。同时看到我们介绍的经验,往往“三医联动”做得好的改革成效就比较明显,单一的措施实际上证明是远远不够的。谢谢。
   姚建红:
  我天天生活在北京,我本人也对北京医改非常关心,应该说北京医改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刚才我讲到,昨天和前天为颁布36号文专门办了培训班,请了八个地方做发言,其中专门请北京市的有关同志介绍北京市支付方式改革的有关进展。北京市是2011年以来在六个医院开展支付制度改革,特别是是用DRGs,应该说在控制费用、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维护医疗质量方面还是取得比较好的成效。从2012年以来,北京市陆续在有关的大型医院进行公立医院改革,包括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等有关医院进行改革,也过去了四五年,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特别是北京市在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北京市有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为老百姓提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方面还是做了不少的工作。第一个问题是北京市的医改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也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效。

  第二,北京市和别的地方的情况不一样,你问下一步北京市怎么样推进改革,北京市最大的一个问题,它是首都,涉及到很多医疗机构权属关系非常复杂,下一步北京市和中央有关部门一道怎么样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比如北京市有很多国家委属委管医院,这些医院财政体制、管理体制和北京市属不大一样,在管理方式也不一样,怎么样共同努力把北京市的医改工作更好的推向前进。
  第三,廉价药的问题,这个问题成因也比较复杂,廉价药短缺的原因也比较多,比如有的是原材料供应比较缺乏,有一些原材料比较稀缺,可能会一时短缺,原材料短缺以后药品可能就生产不上来。二是因为讲得最多的利益机制调节不平衡,有一些不赚钱,我们的企业是市场主体,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盈利的,如果说在这时候药品不赚钱,他生产的积极性就不高。三是比如有一些用药,我们经常讲的罕见病用药,用药的数量很小,企业如果为这些罕见病有药生产成本就比较高,我们各个方面要共同努力,鼓励企业去生产这些药品。从医改以来,我们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过程当中非常注重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有一些成效的,希望进一步坚持和完善。

  第一,把今天讲到的一些短缺药品,纳入目录管理,包括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国家药物目录。纳入目录以后,我们医保能够支付,能够减少病人的负担,增加企业盈利的规模。
  第二,我们各级医院要及时发现病人短缺药品,可能是一个群体或者是一个地区短缺药品,所以信息系统就很重要,前几年国家卫计委和有关部门一起建立国家药品的供应保障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和各个地方连起来,能够及时起到预警作用,就是什么地方缺了什么药能够及时发现,发现以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第三,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要纳入定点生产管理。药品如果说短缺以后,企业不愿意生产,事实上是有这个生产能力的,我们就让他定点生产,比如在全国找几大药厂专门生产某几种药品,这样量就比较大,量大以后就能够盈利,所以我们通过定点生产的方式鼓励企业生产。
  第四,我们在政府的价格管理也做了改革,对所谓的廉价药或者是盈利比较小的药,不常用的药品在价格上有所优惠,在医保政策上也有所优惠,鼓励企业生产药品。应该说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在医改这个大框架下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包括医院、社会和药品的生产企业一起努力,逐步解决这个问题。谢谢。
   主持人:
  谢谢。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记者。

山东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
  日前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序推动复工复学,卫生厅
钟南山:磷酸氯喹还没做对照实验
  2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与钟南山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在专门安排的答记者问环节,钟南山表示,临床治疗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平均6天~7天后,核酸检测转阴;使用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为4.卫生厅
首批疫苗将在美进行临床试验
  美国生物技术企业莫德纳公司2月24日宣布,卫生厅
世卫组织认为:中国疫情顶峰已过尚未构成全球性大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24日表示,卫生厅
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看望慰问感染医务人员
  在抗击疫情战场上,一些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卫生厅
江苏恢复日常诊疗秩序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卫生厅
世卫组织强调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构成“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24日强调,卫生厅
习近平的战“疫”方略
  联播+“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