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卫生事业65年巨变 百姓健康有了可靠保障
我市的卫生事业从只有几家小医院和十几家小诊所起步,经过65年发展,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医疗卫生大市。目前,省会综合性医院科室齐全,社区医疗服务方便快捷,为百姓健康提供了可靠保障。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是杨凤敏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国庆期间,她作为一个老卫生工作者再一次受邀回到这里,感受医院的变化,和老同事聊聊她热爱的医疗事业。只要一提到医院,今年86岁的杨凤敏老人就有说不完的话题。60多年前的医院是个什么样?杨凤敏说,那就是个“大车店”。
杨凤敏老人是市第一医院第一个医学专业大学毕业生,也是医院眼科的创始人之一。在她的带领下,眼科从无都有,逐渐发展成熟。杨凤敏说,刚解放那时候,老百姓有了眼部疾病,没有地方治疗,只能听天由命。作为一个医生,她就想如何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眼疾患者减少痛苦。杨凤敏在当时医院领导的支持下,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征程。
1951年,市第一医院眼科成立,经过60多年的发展,诊疗设施不断完善。在眼科诊室,杨凤敏老人兴奋地为记者介绍先进的眼病诊疗设施,这些仪器跟解放初期使用的可大不一样,诊疗效果跟以前比,更是有了大幅度提高。
同样,对医院发展有切身感受的还有心脏中心主任冯燕光,他为记者举了个例子,建国初期,医生对急性心肌梗塞病束手无策,除了止疼外,没有针对性治疗方法。而现在就大不一样了,新的治疗方法大大降低了。
1947年石家庄解放之时,按当时标准,还算正规的医疗机构仅有寥寥可数的两三家。11月,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将市立第一医院和市立第二医院接收后,合并建立了晋察冀边区市立医院,从此拉开了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序幕。到1985年末,我市各医院诊疗科目逐步健全,开始形成了市一院综合、市二院心脑血管、口腔,市三院创伤急救,市四院妇产科、市五院传染病、市六院妇幼保健,市中医院中医的卫生医疗行业的整体布局,拥有了自己较完善的内、外、妇、儿、传染、中医俱全的医疗保健网络。
大医院设施完善、技术精湛,而遍布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百姓身边。从诊所、乡镇街道卫生院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中心,从1997年至今,我市城区基层卫生机构完成了从单一门诊到健康教育、妇幼保健、计划生育、预防接种、医疗康复等“六位一体”的转变。目前,我市已经拥有2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随着全市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全市人民也正在享受到越来越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