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实现医保跨省即时结算
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何时才能缓解?省政府办公厅刚刚印发的《河北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给出答案,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均预期寿命在2015年基础上提高1岁;中医药强省初步建成;医疗服务机制更加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成熟高效,现代医院制度基本建立;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
2020 年人均预期寿命77岁
规划提出,到2020年河北公共卫生服务更加均衡,老龄、妇幼、贫困、残疾等重点人群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机制更加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成熟高效,现代医院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化办医格局初步形成,“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中医药强省初步建成,基本实现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
规划还列出了人均预期寿命等主要发展指标的“十三五目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比2015年增加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比2015年下降;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达30%,比2015年的36%明显下降。
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把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到2020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推进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活动,建立健全烟草流行监测体系,15岁以上人群烟草使用率控制在25%以内。
加强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网络建设,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开展国民体质监测。
放宽中医服务准入
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省市县三级中医医院治未病机构建设,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医疗机构。鼓励养老机构设置中医诊室或与中医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快速就诊绿色通道,鼓励中医医疗机构自建、托管养老机构或与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开展技术协作,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推进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提升城乡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
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
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对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门诊统筹率先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保障贫困人口大病医治。
实现医保跨省即时结算
推动京津冀卫生和健康协同发展,以国家卫生计生委所属的11家驻京三级甲等医疗机构为突破口,采取重点支撑、优势互补、合作共建、能力提升等方式,组织我省医疗卫生机构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带动我省卫生与健康水平快速提升。
推进同等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职业健康检查等结果互认。完善门诊通用病历、临床用血应急调配等合作机制,实现医保跨省即时结算,方便群众异地就医。
构建“大健康新医疗”发展格局
统筹实施《河北省“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构建“一圈、一都、两园、三区、一基地”的“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格局。打造环京津健康养老产业圈,建设安国中国中药都,发展渤海新区医药工业园和扁鹊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构建张承健康休闲旅游区、太行山——燕山山地康体健身休闲区和沿海度假休闲旅游区,打造石家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建设河北省妇幼保健院
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上,《规划》提出整合省级妇幼卫生资源,建设河北省妇幼保健院,支持业务用房面积短缺的省、市、县三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建设,适当增加儿科和产科病床数量;选择部分市建设省级卫生应急救援基地;支持100万人口以上的精神卫生机构空白县(市)新建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依托县医院建设精神科。
增加全科医生、产科医生
《规划》提出,培养培训全科医生6000名,培训全科医学师资4000名,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骨干人才2500名。增加妇幼卫生专业人才培养,产科、儿科人员岗位培训、转岗培训,力争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6000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万名,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5000名,培训住院医师师资5000名。(记者 王凤伟)
转载:《河北新闻网》2016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