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职业精神●卢洪洲:“我只是想当个好医生”
从医30年,他不忘希波克拉底誓言,一如既往奋战在抗击传染病疫情的最前沿:2003年,他深入医院和社区,参与对SARS患者的救治;2009年,他率领团队成功救治247名甲型H1N1流感患者;2013年,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发现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并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专家组成员参与编制救治指南;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蔓延,他作为中国首支援塞拉利昂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成员赴西非抗埃,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面对成绩,他说:“我的初衷很简单,只是想当个好医生、好教授。”他,就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
敏感源于较真儿
7月的上海,气温突破了历史极值。6时30分,为准备世界艾滋病大会发言忙碌了通宵的卢洪洲,在家门口与记者准时会面。
“主要是会议材料和换洗衣服,最近医院事情多,我就住在医院。”卢洪洲指着肩膀上硕大的双肩包说。与传染病抗争了30多年,说走就走已成卢洪洲的工作乃至生活方式。
“走,去医院!”卢洪洲所指的,是其工作了10余年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3年,非典疫情来势汹汹,上海市政府决定筹建一家专门收治传染病患者的医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运而生,在远郊金山区落户。
“在学术上,卢老师很较真儿。”陈军说。陈军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一科主治医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卢洪洲招收的第一位博士生。
甫一入学,卢洪洲要求陈军就当前艾滋病临床治疗现状写一篇综述文章,“发过去的4页文章,返回时却变成了6页”。陈军说:“上面写满了卢老师的批注。”对每一个用语和数据出处都非常谨慎。“这代表了你的学术水平!”卢洪洲当时的话至今萦绕在陈军脑海,令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不仅对学术较真儿,在工作上,卢洪洲也是个跟自己较劲儿的人,尤其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对不明原因的发热患者,他总要探一究竟。而这,让他与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不期而遇。
2013年2月,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已享有盛誉的卢洪洲收到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的邀请,对该院收治的一家3口患者进行会诊。
“这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会诊后,卢洪洲给出了结论。虽然3名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与重症甲流相似,但究竟是什么传染病,却尚无答案。此前医院已做过甲型H1N1病毒、甲型H3N2病毒等常规病原体检测,结果均呈阴性。
这很可能是一种新型病毒!出于多年的专业经验与职业敏感,卢洪洲脑海中产生了这个大胆的想法。于是,他要求医院立刻采集患者血液、咽拭子标本,并送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检测。
最终,检测结果表明,这是全球首次发现人类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由于及时确认了病原体,为控制疫情赢得了宝贵时间。
健康教育诀窍:自己先做好
2014年,埃博拉疫情突如其来。当年10月底,全球已有1.3万余人感染,近5000人死亡。全球化时代,传染病防控无国界。我国迅速组建首批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前往疫情最严重的塞拉利昂,开展援非抗疫。卢洪洲就是培训队成员之一。
当地人对传染病防控的漠视让卢洪洲甚为惊讶。虽然疫情严重,当地居民仍坚持在葬礼上与逝去的感染者亲吻,导致疫情迅速蔓延。
卢洪洲意识到,健康教育是防控疫情的第一要务。“在塞拉利昂,60%的感染是因家庭聚集和葬礼仪式所致。”专家小组将健康教育目标锁定为当地民众。但当地文盲率高达65%,仅有少数人会讲英文,卢洪洲和专家小组成员先对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医学知识的人培训,再由他们传播扩散。
培训结束时,每位学员都学会了一个中文词——全民动员。“这4个字是我们应对非典时的成功经验之一,要让人人都知道传染病的防护知识。发现患者立即隔离并通知定点医院,从一开始就切断疾病传播链。”卢洪洲说。
“健康教育,医生要以身作则。”对于国内如火如荼的健康教育,卢洪洲感慨道。工作虽忙,卢洪洲现在仍坚持冷水浴,每周保持3次~4次健身。饮食方面,也坚持总量控制、种类多样、低盐少油。此外,他已连续20余年参加无偿献血。“我想用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献血不会损害健康。”卢洪洲说。
多一份关心 少一份歧视
2002年,在美留学的卢洪洲目睹了艾滋病对美国感染科医生临床实践的冲击。此时,他的硕士导师、国内知名感染病专家翁心华教授劝说他回国,从事当时鲜有人涉足的艾滋病防治事业。面对这样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卢洪洲选择了回国,选择了迎难而上。
经多年临床实践和研究,今年6月,卢洪洲领衔的科研团队终于规范建立了“艾滋病及其相关疾病临床治疗路径”,其中部分路径已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全国推广试用。
一直跟随卢洪洲从事该项工作的陈军坦言,由于艾滋病感染诊治具有复杂性,我国一直没有建立和推行艾滋病诊治的临床路径。“虽然过去几年,国内发布了多部艾滋病诊疗指南以及诊疗常规,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省市、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甚至同一医院内不同的医生,对指南的解读或遵守情况都有较大差异,导致同一患者在这些机构就诊时获得的诊治方案有较大差异,影响了治疗效果及预后。”陈军说。该成果对倡导临床诊治标准化,避免诊疗随意性,规范医疗行为,以及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有重要意义。该成果因此斩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由于受到社会各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的救治面临重重阻碍。“多一份关心,少一份歧视”,卢洪洲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于2010年成立了艾滋病诊疗中心,给艾滋病患者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患者不仅能在公卫中心接受免费的抗病毒治疗,还可在诊疗中心接受普外科、骨科、胸外科等医疗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艾滋病感染者看病难、手术无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