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汉成:用志愿服务温暖他人世界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退休老人如何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命题。 卢汉成 “退而不休”,用一份光和热,给边疆地区的教育事业带去实实在在的关爱和帮助。
从社会学上讲,人的现代化就是从“消极公民”转变为理性、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公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退休老人走出自娱自乐的窠臼,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之中,通过个体的细节推动,让公共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一点,在卢汉成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传统道德中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也好,现代志愿服务不可或缺的“助人自助”也罢,其本质都是一种共同体意识。通过公共事务,将社会成员打造成为一个利益相关、关系相互、情感相系的有机整体,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健全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为慈善公益找到民间支点,已经成为当下志愿服务的新趋势和新路径。
尽管山水阻隔,尽管和许多新疆同胞素不相识,卢汉成依然选择了自掏腰包购买器材,为温宿县中小学免费检修电路;还出钱资助了4名学生,并承诺将一直资助到他们大学毕业。对他人的利益诉求有着敏感的反应能力,当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这种“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做法,正是共同体意识的鲜活体现。
卢汉成的所作所为,完全摒弃了经济学“理性人”成本与收益的算计与权衡,而是从朴素人性的善良和责任出发,通过脚踏实地的付出,切实地做到裨益他人。放着舒适的生活不享受,不惧危险、不辞辛苦,卢汉成为何自找苦吃?爱是离不开责任和担当的一种存在,正是有了对弱势群体和边疆地区教育事业的爱与关心,卢汉成才能不计较个人得失,用精湛的专业技能和饱满的公益精神来开展志愿服务。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即使在社会转型时期,每一个人的举手之劳,依然可以点亮并温暖别人的世界。对善良和责任的坚持,对共同体意识的回应,卢汉成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用脚踏实地的付出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尊重、信任和认同。
作为援疆志愿者的代表,卢汉成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志愿服务这种柔软的力量看似微弱,却犹如一个火把,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一旦爱与良善的力量汇聚起来,就具有让公共生活更加美好的强大力量。(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