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家华用画笔深情记录石家庄 童年复活在纸上

06.05.2016  09:35

  有句话挺流行——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今天起晚报文娱版新增《石家庄人的文艺小生活》栏目,即将登场的各位就是这句话的最佳注解:无论是否从事文化工作,也不计贫富高低和年老年少,一些和利益毫无关联的文艺小爱好始终和他们的人生不离不弃。这些爱好有时会成就他们,有时只是他们营养人生抚慰心灵的一种方式。但无论如何,这就是他们活得更有滋有味的终极秘诀。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或者你认识这样的人,欢迎自荐和推荐。自荐或是推荐的都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燕赵星娱乐”并留言,或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一定要留下联系方式啊!

  □本报记者 黄蓥

  推铁环、吹柳笛、玩纸龙……这些老石家庄人熟悉的童年游戏,估计现在的孩子不但没玩过,听说过的也不多。石家庄土生土长的漫画家卞家华年过七旬,近两年他以个人经历为蓝本,致力于用画笔复活一代人的记忆,迄今已经完成300多幅画作。昨天他向晚报记者展示部分作品并表示,希望这些漫画能给观者带来快乐。

  画了什么?

  游戏民俗老物件还有刚解放的石家庄

  1943年底出生于鹿泉的卞家华幼时家住同庆街,家后窗外就是今天的中山路体育场。当时这一带路边有很多粗壮的槐树,夏天的晚上人们就在体育场乘凉睡觉,仰头就能看见银河,牛郎织女星都看得清清楚楚。当时各类文体活动都在体育场举办,卞家华记得:“小时候在家写作业,就能听到体育场举行篮球比赛,总想跑去看看。”虽然当时吃穿都很贫乏,但孩子们却总能发现快乐制造快乐。

  春天挖荠菜、钩榆钱,夏天游泳、摘槐花等就不用提了,仅冬天孩子们就有墙上雪饼子(把雪团往墙上扔)、吃冰锥(摘下屋檐结的冰柱吃)、冰上爬犁(利用木板等各种材质做爬犁,一人坐一人拽在冰上行走)等多种游戏……“那时候我们一天到晚在外面疯跑,每天傍晚就能听见家长喊孩子回家。谁家都不富裕,但邻里之间都像一家人,小孩子经常到各家吃饭,一块饼、一碗面或是一个山药。”卞家华用彩色铅笔、水笔和水彩等把这些记忆还原到了一张张A4大小的牛皮纸上,暖黄色的纸张、穿着旧式衣衫的小朋友们的张张笑脸,能让每个看画的人特别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心一下子温软下来。

  卞家华为该系列漫画定名为“石家庄记忆”,分为游戏、老物件、老风俗等几类,其中一些记录了解放初期的石家庄。采访中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幅《勤借勤还》,还有他写的图说:“勤借勤还再借不难,这是老话老理。1947年石家庄解放,解放军的一支分队驻扎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小院,过节时改善生活包饺子,因为炊具少就到附近住家借,从我家借走了两个摆生饺子的盖板和几个大碗,第二天解放军端着两碗刚出锅的饺子以及借的物件再次来到我家,一是来还东西,二是表示感谢。

  卞家华的“石家庄记忆”从2014年开始画起,至今已有300多幅,“原来说画五六十幅就差不多,谁知越画越多,估计500幅也能画了。”去年他在石家庄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当时展出了该系列的少量作品,“特别受欢迎,爷爷带着孙子来,老公带着老婆来,经历过的人看得挺兴奋,都说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

  为什么画?

  不为卖钱不为出书只为留住真情和美好

  “我这一辈子占了画画的光,画漫画是歪打正着。”卞家华自幼喜欢体育和文艺,特别是美术。年轻时在工厂三班倒,还坚持到文化馆学绘画。1984年41岁的卞家华调入河北少儿出版社,42岁时单位评职称,高中学历的卞家华论文和学历都不够,有同事说在省级媒体杂志发表作品也算。当时报刊漫画风行,卞家华就向《人民日报》等投稿,结果评定职称前他发了6幅漫画,超额完成。1988年,卞家华的漫画《酒后》获得全国漫画大赛一等奖。上世纪90年代,他还推出父子系列漫画《老卡和小卡》、儿童题材漫画《哪吒》等。从那时至今无论人生遭遇高低起伏,画笔都没搁下。

  “星期天,在自己的房间里,一杯咖啡,一支曲,一只蝈蝈,一本书,几支笔,与心灵对话,与思念对话。”这是前些天卞家华在朋友圈发的一段话。如今长住烟台的他每天挺忙:上午开始画画前,饮茶喝咖啡,“10点半到11点开始画,到1点多吃午饭。下午出去转转,晚上看书找资料。我不看电视,但有网瘾,天天发微信,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漫画。

  今年春节老伴张文娟提议出去旅游,卞家华却窝在家里半个月画了50多张“石家庄记忆”漫画,大年初一都没闲着。用他的话说比上班还忙,不过当年卞家华白天上班晚上画漫画,最高兴的就是收汇款单,如今他画漫画不为出书也不为卖钱,“就是为了一个目的:快乐。不论社会发展到什么时候,美好的情感永远值得珍惜。中国人学习新东西非常快,一些好传统丢得也快。譬如勤俭,现在有人衣服稍微有点旧就扔,我们小时候铅笔头还要做个铅笔套继续用。”为此他催自己抓紧,“毕竟七十多岁的人了,时间要往前赶。

  快乐秘诀?

  人要有小目标小理想小爱好

  初次见卞家华的人都会惊叹“哪像七十多?最多五十岁!”他不但头发黑多白少,举手投足的精气神和爱说爱笑的性子,一点没有老年人的暮气。记者采访他时,他很少安稳坐着,总爱站起来边说边比划,提到童年跟小伙伴比赛看谁把鞋子踢得最远,他立马起身抬起右腿将拖鞋踢了出去,还哈哈大笑:“现在我画画累了,还经常踢几脚。”这样的卞家华如果不说,谁能相信他曾身患重症差点崩溃。

  1996年一场大病令卞家华切除大部分食道,坐了一年多轮椅,体重从60多公斤一下子掉到40多公斤。卞家华说自己当时想了一个星期最后决定不能被吓倒,再就是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卞家华的老伴张文娟则说他很乐观也很顽强:“吃完药输完液还在看书。他这场病让我们悟出很多道理,一个是活着得有精神,再一个是得有追求,他总说自己好多画没画完,总觉得有很多干不完的事情。”卞家华则说他的快乐秘诀就是人活着得有小目标小理想小爱好:“我们都是小人物,理想不用太大,但把小的做专就会越做越好,你看我的‘石家庄记忆’不就从几幅到现在的几百幅了吗?

  在这里还得跟读者分享一下卞家华的育儿心得,他的两个女儿都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从事雕塑的小女儿如今定居德国。卞家华的理念是:“我培养人不培养才。”当年卞家华的小女儿14岁时喜欢上美术,想考中央美院附中,在北京学习大半年:“我给她租了个招待所的地下室,只有五六平方米,再给她买了箱方便面就回石家庄了,之后每个月去北京看她一次。我们完全可以给她租个房子,但我和爱人都觉得该让孩子尝尝十年寒窗苦。”就这样小姑娘慢慢懂得挣钱不易、与人相处的技巧等,大学毕业她去德国留学一切都是自己操办,这让卞家华很自豪:“她跟我有一点很像,不服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