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通水:筑梦六十载 圆梦在今朝
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清澈甘甜的汉江水一路向北,水资源极度匮乏的燕赵大地,将从此迎来“长江时代”。
从逐水草而居到安居乐业,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因水而兴的演进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更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治水史。大禹治水,奠定了夏王朝的立国根基。吴王夫差开凿邗沟,首次沟通了长江和淮河。李冰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获得“天府之国”美誉。郭守敬规划京杭大运河,确保漕运畅通,北京城增添了作为首都的底气。共和国的建设者,立起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让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巍然屹立于东方。华夏大地上,每一次治水的巨大成功,都是一曲伟大民族兴利除弊、不断进步的壮歌。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从1952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南水北调伟大构想,历经六十多年的壮阔与悲欢,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中线一期工程终于迎来通水时刻,这意味着几代人的水利工程“中国梦”今朝圆梦,一个国家运筹江河、经纬天地的自信也尽情挥洒。
伟大梦想成为现实,对河北而言意义尤深。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河北的大部分区域位于我国水资源最匮乏的海河流域,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0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20亿立方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307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7。
30.4亿立方米,这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年均入我省水量。按这个数字计算,我省地表水资源量将增加四分之一。“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长江流域将会‘扩大’,河北也要‘跨入’长江流域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徐德毅的话让记者心中一震,是啊,沧海桑田,半江清水北去三千里,前来滋润干渴的燕赵大地。这是时代的雄浑交响,这是不朽的人间奇迹。
这个奇迹,将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水权就是发展权,把江水用于工业和城镇生活,可有效缓解我省水资源短缺状况,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机会和空间。通过置换城镇、工业长期挤占的农业用水,还能有效解决我省受水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受水区农业生产条件。
这曲交响,将让我省变得山清水秀,更加美丽。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我省长期超采地下水,引起了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陷、海水入侵一系列问题。江水的到来,可减少或避免地下水超采,使地下水得以休养生息,让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工程通水,还将形成京津冀三地水系互联、互通新格局,实现水资源优化调度、统筹调配,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重要水资源保证。
一渠清水润民心,重整山河正当时。一个甲子以来,科技工作者与建设者勠力同心,社会各界孜孜追寻,无以计数的人们为南水北调工程付出血汗艰辛。漫长而卓绝的努力,巨大的付出,创造的是经天纬地伟业,谱写的是划时代的壮丽诗篇,彰显的是一个古老民族的崛起。
滔滔江水跨过山川、穿越黄河,一路向北奔腾,7200万燕赵儿女,将以这不竭的江水作墨,书写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马彦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