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应急调水
2014年8月24日头版
本报记者 张雪
图为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 本报记者 张 雪摄
白龟山水库,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新老城区之间,是平顶山市城区惟一一个地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是百万平顶山市民的“大水缸”。
今年入夏以来,河南省中西部和南部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其中平顶山市遭受了建市以来最严重的旱情。70岁的刘林生老人从没见过今年这样的大旱,“以往的旱情只是让庄稼遭殃,生活用水感觉不到紧张,但今年城区有的地方都开始采取限时供水措施了。”
大旱来袭,“大水缸”也缺水了。白龟山水库管理局局长苏嵌森说,从去年至今,白龟山水库流域内就一直没有较强的有效降水。今年前5个月,入库水量仅有2390万立方米,而同期的工业生活用水达到了6214万立方米。“前一段时间,水库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水库设计库容是9.2亿立方米,但现在只存了5200万立方米的水。”
平顶山市不得已两次动用白龟山水库“死库容”。“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死水位’以下的坝体如果长期暴露,有可能导致坝体出现裂缝渗水。”苏嵌森说。
紧急关头,河南省防指请示国家防总,“能不能利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从丹江口水库向平顶山市实施应急调水?”
“这是缓解当前平顶山市用水困难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防办副主任陈敏说。8月4日,国家防总决定从丹江口水库向平顶山应急调水,调水量为2400万立方米。
为了让调水顺利实施,国家防总和长江防总在最短时间内优化调水线路,最终决定从陶岔渠首枢纽引水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至刁河节制闸前,通过临时泵站提水到刁河渡槽,再经总干渠输水,到澎河退水闸进入澎河,最后输水到白龟山水库。
8月6日8点,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的三孔引水闸门准时开启,来自丹江口水库的清水缓缓北上,对白龟山水库的应急调水开始了。
8月18日晚上10点,跋涉240公里的清水终于汇入白龟山水库。平顶山人第一次用上了丹江口水库的水。
截至8月22日8时,应急调水通过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累计过水量已达661万立方米,扣除渠道沿程槽蓄水量,白龟山水库累计入库水量约164万立方米。“8月22日,白龟山水库的水位是96.85米,水位下降的幅度已经减少为每天1厘米,这说明此次跨流域应急调水已经开始发挥效益。随着丹江口水库的清水加快注入白龟山水库,平顶山市城市供水水源不足的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平顶山市水利局副局长王保贵说。
实施应急调水,保障水质是关键。22日一大早,5位水文人已在输水渠道边忙碌起来。“我们在陶岔闸下游700米和澎河节制闸上游700米都临时设立了水文、水质监测断面,每天都对陶岔渠首引水和澎河收水进行计量和水质监测。目前澎河节制闸的监测断面水质能达到Ⅱ类水的标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汉江水文局总工程师林云发介绍。
“丹江口水库的2400万立方米清水解了平顶山市供水的‘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提升抗旱能力的角度看,我们还需改善城市的水源结构,加强多水源地之间的科学联动,一旦出现重大旱情,可以迅速实施调水工作。”王保贵说。和“开源”相比,旱情带来的更大启示是“节流”。“我们仍将继续对用水大户采取限水措施,大力推广使用中水,减少水库取水量。同时通过阶梯水价等措施,引导百姓和企业共同节水。”王保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