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北】南和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纪实:一城绿韵一城春

02.04.2016  22:42

□通讯员 窦建英 岳红亮杨永丽 河北日报记者 马朝丽

南和县城不大,大约十几平方公里。三月时节,在南和县城,已是满城皆绿:街道旁、机关内、庭院里,翠柏、法桐、垂柳、国槐等,枝条摇曳吐绿;腊梅、桃树、杏树等,鲜花正艳;大大小小散落于城区的公园游园、街头景点,更是绿满双眼。随处散发的浓浓绿韵,“精致、独特、典雅、生态”的城市风格,让这座具有2000多年建置史、被称为“和城”的小县城,呈现出多彩多姿的画卷。

前不久,正是凭着城区绿地面积达347.3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6.5%、绿化覆盖率达4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9平方米,拥有2个省级四星级公园、2个省级三星级公园游园、19个街头游园,“八横十一纵”的规模型绿网,“城中有点、点外有带、带外有环、环外有网”的全域绿色生态格局的大规模绿量,南和县城获得了国家园林县城称号,这也是邢台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城。

坚持生态理念,绘就一张“绿图

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强化生态建设,努力实现‘城在林中、园在城中、人在绿中’的生态格局。”南和县委书记李超英介绍,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南和县自2009年就开展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工作。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为指挥长的创建指挥部,加强对生态规划、设计、建设的领导,且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目标不动摇。

按照适度超前规划的理念,该县坚持生态规划一步到位、一张“绿图”一绘到底。在完成《南和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他们又聘请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资质设计单位,对全县公园游园、道路绿化、苗圃种植等进行了高标准规划、高品位设计,并组织专业队伍匠心独运雕刻精品,着力打造“一街一景、一园一品”、全域绿网。

为建成国家园林县城,几年来,南和坚定不移推行“六建”工程,即“游园当作景观建、道路当作绿廊建、小区(单位)当作园林建、县城当作公园建、企业融入城市建、县域当作森林建”。

按照“园林+园艺、绿化+文化、科技+产业”的绿化模式,南和大力度实施城市建设,并探索实施了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支撑、民间资金补充的多元化生态建设融资机制,近几年投资20多亿元用于绿化建设。同时尊重自然地势地貌,不大拆大建、不贪大求洋,重在打造精致、精美的精品,塑造出了“满城田园处处春”的别致韵味。

坚持特色布局,努力打造精品

清晨或傍晚,家住县城周边的居民,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县城,或徜徉于公园里的林荫小道,或在湖边小径散步。家住马庄村的鹿大爷说:“几年前,人民公园还是一片废弃脏乱的大窑坑。经过整治,现在变成了人们休闲游玩的水山公园,真是想不到啊!

几年间,在南和城区,公园、绿地、绿廊从小到大,从零零散散到无处不在。

按照“道路绿化立体成景,单位绿化布局成章,小区绿化雅静成画”的绿色布局,南和县持续实施了全景式造绿铺绿工程。

在道路绿化上,坚持“路修到哪里,绿化就靓到哪里”。广布生态绿带,以立体苗圃形式、城市景观标准,新建道路两侧50米内全部绿化。同时,按照双排多列式布局树种,既风格统一,又各有不同。东西向以法桐为主,南北向以国槐为主,打造成了“八横十一纵”的规模型绿网,形成了宋璟大街带状游园、兴业路苗圃绿带、幸福大街生态屏障、开元路柿树果廊的特色鲜明、靓丽独特的绿化景观,目前已创建省市级园林式街道6条,城区道路绿地面积已达46.5万平方米。

在单位庭院绿化上,坚持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还绿的原则,采用了绿色“图章”式绿化模式。对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的绿化,严格进行规划审批验收,绿地面积、绿化标准不符合规划标准的,一律不予建设,旨在遍设园林景观。目前,全县各单位、小区的绿地面积达61.6万平方米,其中,县一中、县医院、和景新区等单位和小区的绿地率超过35%,并拥有省级园林式单位小区20个、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20个。

在城中,精心打造公园游园景观。他们在已建成2个省级四星级公园、2个省级三星级公园游园的基础上,又投资1.3亿元,高标准建成了分别凸显“和、梅、水、佛、史”文化的和阳公园、宋璟梅园、兴和园、航宇公园、人民公园等5处公园以及如意园、香草园、和开园等19处游园,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在城外,投资1.2亿元,建成环县城东部和南部宽1000米、长7.1公里的生态防护绿化带,栽植国槐、法桐等各类苗木80余万株,重点打造了高速公路防护林带、梅园路防护林带、河堤防护林带,大大改善了城区生态环境。

坚持完善设施,强化洁净靓丽

走进县城的和景小区,绿化景观犹如一个微缩公园,树木高低错落,小溪缓缓流动。在这里居住了7年的张丽芬老人说,“过去的县城,绿树少、垃圾多。现在好了,一出家门就是公园,花草树木小亭子啥都有。

有品位的城市,既是建造出来的,也是管理出来的。从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之初,南和县就坚持园林建设与城市管理并重,将创建工作作为推动县城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并纳入法制化轨道,相继制定了《南和县城区绿化管理办法》《南和县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南和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等多个文件。

为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近三年来,南和投资70亿元,实施了230多个城建重点项目。形成“八横十一纵”的路网格局,高标准建成22个居住小区,在邢台市率先实现集中供热和供应天然气。投资2.5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地表水厂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投资700余万元,购置湿式清扫车等大型环卫机械20多台,实现城区环卫全天候、机械化、湿式清扫保洁。投资1600万元,在邢台市县城中率先建成数字化城管系统,集数字城管、智能交通、天网覆盖“三网合一”,并大力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实现了县城管理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

大规模的城市园林建设,有效改善了城区生态环境质量,空气质量明显优于邢台市区及周边县市。而国家园林县城的创建,也带动了乡村绿化的大发展,全县200多个村庄的进村路、环村路以及沿路、沿河,全部实施了高标准绿化。

摘得“国家园林县城”桂冠后,南和县并没有止步,在今年3月初的县“两会”上,他们提出2016年要建成国家卫生县城、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努力打造冀南最绿最美生态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