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直通全国两会]协同创新,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

10.03.2017  14:03

  近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北大1898咖啡馆,创业者在轻松地交流。开张以来,这家北京客商投资的众筹咖啡馆日渐火爆,合伙人增加了1倍,客流量增加了10倍以上,项目路演、投融资对接等活动也日渐丰富起来。(资料片)记者赵威霍艳恩摄

  “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要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为京津冀明确了协同创新的努力方向和基本任务。

  “统筹推进三大战略”——今年,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并提出“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因此,如何加快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弥合发展差距、贯通产业链条、重组区域资源,成为参加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聚焦示范平台

  以示范区作为集中承载地,聚合京津优质科技资源

  “北京有全国1/2的两院院士、1/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4的全国重点院校,河北只有2%的国家重点实验室、2%的全国重点院校。”一直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的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摆出的对比数字,鲜明指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中,河北面临的落差。

  减小这种落差,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一个重要课题就是优化整合创新资源。王海波委员认为,应着力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么志义也深有体会:地域上创新资源的落差,直接导致了企业获得科研院所成果的信息渠道较窄,使企业与科研院所沟通不畅,阻碍企业创新发展步伐。

  因此,么志义代表认为,应建立国家层面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交流平台,促使企业与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能跨区域有效对接,促进产学研有效合作。

  与王海波委员、么志义代表一样,采访中,提及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我省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到了“平台建设”四个字。

  “所谓平台,简单来说就是人才、要素资源的集中承载地,河北要吸引京津优质科技资源、引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平台建设不宜过于分散、遍地开花,而应相对集中,集中高端要素、集中高标准配套设施,使高端要素快速形成聚合效应。”全国人大代表,廊坊市政协副主席、国土资源部地球化学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学求建议,平台建设应以“示范基地”这样有形、集中的形式来推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省正在谋划建设“一南一北一环”三大创新平台——

  河北·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涵盖石家庄、保定、廊坊、沧州4市10个园区,已被科技部批准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自此,我省有了与中关村自创区和天津自创区、自贸区相呼应的国家级战略性创新平台;

  科技冬奥绿色廊道,正在按照国家科技冬奥行动计划的要求,在零排供能、绿色出行等领域推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建设;

  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也被认定为“国字头”示范区,涉及环首都14个县(市、区),携手北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实施了农业互联网平台信息系统等一大批科技支撑项目。

  创新协作机制

  以利益分割、园区共建等创新机制,探索一批协同创新合作模式

  近日,中关村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创新驿站座谈会公布了第二批入选创新驿站的园区名单,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成功入选。2014年5月建园至今,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已经引进落户了100多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热议协同创新的话题中,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是我省代表委员多次提及的案例。

  之所以成功吸引100多家中关村精英企业、备受业内专家关注,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建立的“4∶4∶2”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最大的亮点。

  按照这一机制,入驻企业产生的税收由北京海淀区、秦皇岛两地政府各得40%,另外20%共同设立产业发展基金,进一步培育新兴产业。这意味着,中关村的企业虽然离开了北京,但北京的税收不会完全失去,而秦皇岛也不会在付出各种资源要素后得不到回报。这一机制调动了京冀两地以及企业的积极性。

  “市场行为逐利而行。科学合理的利益分割,是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前提,也是协同创新共同体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我省许多代表委员认为,正如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一样,要以内在机制的优化提高协同创新的效率和效益。

  当前,因受发展空间和成本的限制,不少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虽然总部和研发中心在北京,却有着将研发成果放在河北转化、将生产基地落户河北的强烈需求。

  对此,王海波委员在提案中建议,以利税分配改革为突破口,在京津冀试行存量不变、增量分成的财税体制,探索更加科学的利益分享机制,解决研发总部与生产基地分离、总部经济与异地纳税带来的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激发京津冀三地的积极性。甚至可以打破地域界限,推动区域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优惠政策实现三地共享。

  目前,我省创新协作机制的探索和尝试也越来越多。我省与科技部和京津两市联合设立规模为10亿元的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新能源汽车等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通过科技园区、创新基地、转化基金、技术市场、创新联盟“五个共建”行动,衍生出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亦庄·永清高新区全产业链合作等一批创新合作模式。

  用好市场力量

  以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提供持久支撑

  “北京科技成果越过河北在南方转化,京津高端技术和项目越过河北在南方落地”——这是协同创新过程中,河北长期面临的尴尬,也是我省代表委员们热议的关注点之一。

  “北京的技术更多地在广东、浙江、江苏实现转化,主要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这些地方的技术基础,而更多在于其市场环境。”一些代表委员的观点不谋而合。他们认为,技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市场要素,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发地随逐利空间的大小而转移和流动。

  “现在,创新不再靠单打独斗,引进人才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人才团队。协同创新也不再局限于单个团队、院校等,而是从更加广泛的范围内筹组资源,使科技资源在更加宽广的领域中快速流动,实现富有效率的协同创新。”王学求代表说。

  因此,我省许多代表委员认为,在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过程中,河北要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以市场的力量吸引京津的人才、技术和相关资源向河北流动。

  “市场开放,科技资源才能共享。开放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协同创新共同体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京津冀三地要注重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不能设置行政壁垒,更不能只顾局部利益展开恶性竞争。”我省一些代表委员这样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大学副校长李小亭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北京的科技成果不会因为三地协同发展了,就会‘自流’到河北转化。只有加快我省政治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改善,努力把市场环境建设好,京津的技术包括资本才会自发流入,并在与本地其他资源的结合中实现有效增值。

  不久前,我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领导小组印发《全省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总体方案》,提出把2017营商环境集中整治年作为企业的集中服务年、解决问题年,集中整治全省营商环境,使企业“在其他省能办到的在河北不仅也能办到,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同样事项“在我省要做到提供材料最简、跑办次数最少、办结时限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