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牢“半城郊型”经济精髓 正定驶上发展快车道
□记者 赵晓慧
盛会待客至,古城迎君来。4月25日,随着第十一届中国·石家庄(正定)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即将开幕,一股源自正博会的热度,正迅速点燃着这座千年古城的热情。正定,这个曾经的粮食大县,正经历着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月的农村,正是麦田浇灌的时节。然而在正定县塔元庄村,却是另外一派繁忙景象:摆放桌椅、调试灯光,调运车辆、配备无线,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为木屋民宿小镇的开门迎客做着最后的准备。
“这是我们村重点打造的旅游民宿项目,计划建造50栋欧式风格的木屋别墅,与周边的水上嘉年华大型游乐场、美食街、梦乡小镇等构成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全产业链!”塔元庄村党支部书记尹计平告诉记者,接下来的“五一”小长假,木屋小镇将迎接首批游客。
立足本地资源和条件,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塔元庄人增收致富再加码!
时间回溯到30多年前,那时的塔元庄全村480户、1930口人,人均耕地只有3分多。村里不仅没有集体收入,而且外欠债务30余万元。
这样的一个贫穷村庄,成了习近平同志心中放不下的牵挂。1982年至1985年,时任正定县委副书记,后任县委书记的习近平,曾无数次骑自行车来这里下乡。在一次次调查摸底、征求群众意见、咨询专家建议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即“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打入石市、挤进京津、咬住晋蒙、冲向全国”。这一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的战略思考,很快打破了当时封闭僵化的思想桎梏,为正定的改革发展注入无限生机。
在习近平“半城郊型”经济思想的指引下,塔元庄村一方面充分挖掘、利用正定毗连城市的各种优势,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将水果、蔬菜送上了市民的餐桌;另一方面立足本地资源和条件,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搞好农工商综合经营,很快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农民的粮袋子、钱袋子也一天天鼓了起来。
富裕起来的塔元庄村依然牢牢把握着“半城郊经济”发展模式的精髓,在大力发展农业示范园的同时,将发展焦点更多地放在了特色旅游上。
“除了木屋小镇,我们还建设了占地500亩的无花果种植基地和深加工车间,以及占地100多亩的研学基地——共享小镇。”尹计平告诉记者,这些项目都能实现当年投用,当年收益。受益于这些新项目,塔元庄村的集体收入每年能增加近500万元。
塔元庄村的快速发展,是正定坚持“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
时光再次回转。在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实践中,习近平又总结出“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的“二十字经”。这是对农村经济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的深入思考与科学谋划,有着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大力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正定,在1984年全县经济实现了“九翻”“十超”,工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等九项指标比1980年翻一番,粮食总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十项指标超历史。
正定这只古老的凤凰,浴火涅槃,开始走向新的辉煌。
“发展‘半城郊型’经济,把人们压抑已久的发展商品生产的热情激发了出来,老百姓都特别欢迎。”时任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戴留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30多年前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时提出的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路子,对现在正定的发展依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满足广大城市居民对多元化商品的需求,有机整合产业振兴、商贸流通、文化旅游资源,正定在2008年举办了首届中国·石家庄(正定)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历经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正博会已成为我省规模较大、阵容较强、品牌众多、品种齐全、覆盖面广、影响深远的经济盛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增强,平台聚合效应进一步扩大。
聚焦本届正博会的四大亮点,“招商范围更大、产品更优、更加国际化”“推广新产品、展示新技术,同步新时代”“展会内容更加丰富”“展会与正定古城融合度更高”等,无一不是习近平“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打入石市、挤进京津、咬住晋蒙、冲向全国”的“半城郊型”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008年,首届正博会实现综合经济效益7.35亿元;2009年,第二届正博会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3.259亿元;2010年,第三届正博会实现综合经济效益18.35亿元……2015年,这一数字上升到257.6亿元。随后的2016年、2017年,正博会实现的综合经济效益依然持续攀升,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