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 石家庄市工业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工业,一直是城市追逐梦想的强劲“动力火车”。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努力把石家庄打造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的今天,石家庄工业依旧任重道远。尤其是在当前,工业领域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更是迫在眉睫。而突破口究竟在哪里?对此,记者连日来进行了一番深入采访和分析。
对标引领
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常山股份,石家庄市这个老“纺织”在去年成功并购重组IT界新星“北明软件”后,大举进军高端信息产业,今年更是加快打造这个“第二主业”的力度。
眼下,石家庄市还有很多传统工业企业开启向3D、新能源、新装备等新产业拓展之路,让“老树”生出“新枝”。
“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兴则城市兴”,几十年的积累,使我市工业具备了较为雄厚的基础,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工业强市”战略举措的推动下,我市工业迈出转型发展、做大做强的铿锵步伐,努力为全市经济发展壮大提供强大支撑。2015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17.3亿元,增长6.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实现利润802.8亿元,占全省的36.8%,居全省首位。
尽管如此,距离省委、省政府对石家庄市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客观看必须得有提速进位的得力措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提高供给质量,改变过去低端供给产品多、适应性和灵活性差的状况。在这方面我市工业,尤其是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可谓迫在眉睫。要以对标引领,对标国内外一流企业标杆指标,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措施向“标杆”看齐,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进一步深化对标行动。按照深化对标、精准对标、实效对标的要求,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引导每个行业、每个企业对标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通过研发、引进、参股、并购等形式获取关键技术,打造一批“第一”、“唯一”的技术、产品等,加快实现由“石家庄制造”向“石家庄智造”、“石家庄创造”的战略转变。支持“三个一百”、“双十一”等行业领军企业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大中型企业开发推广新产品,小微企业实现专利产品产业化。
这位负责人还强调,我市坚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加快主导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注重把企业技术改造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流程再造、组织结构调整、品牌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产品更新换代适应市场的能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注重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注重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支持一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逐步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年滚动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00项以上,工业投资每年达到3000亿元以上,技改投资达到2100亿元以上。
精准施策
新兴产业构筑发展新动能
新动能需要新“血液”的注入,需要新兴产业的支撑。
当前形势要求我市要对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施策,促进新兴产业加速壮大,全面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按照省、市相关会议精神,我市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强化推进举措、创造良好环境,大力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积极支持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创业8年来一步一个新台阶的人天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如今又在通信高性能器件与微功率电机制造领域进行深度产业挖掘;在省会日渐壮大的河北安能绿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在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后备受鼓舞,准备在绿色建筑集成产业大展拳脚……
“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在工业发展上我市要把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作为中高端产业培育重点,同时搞好要素服务,形成以中高端产业为引领的工业结构。”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工信系统将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项硬任务,立足实际,明确发展重点,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并落实到具体的企业、项目上,强力推进,每年滚动实施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00项以上。
据市政府近日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意见,石家庄市将加快推动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以上。比如,生物医药产业,要抓住我市建设国家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试点市的机遇,提升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彻底改变以仿制药和引进产品为主的状况;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光纤、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卫星导航五大领域;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通用航空、轨道交通、农用机械、专用设备、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特种钢、汽车用钢、高速工具钢、粉末冶金高速钢、模具钢等高端产品;节能环保产业,加大绿色环保项目引进力度,打造我市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梦想已启航,我们坚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成长性工业企业在我市绽放更加瑰丽的梦想,构筑起全市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动能。 (首席记者 范玉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