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榜样】爱心电波为寒门学子扬帆起航
河北广播网8月13日消息(河北电台记者丽红、李亚玲)今年夏天,由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和板城酒业共同主办的“爱心助学圆梦行动”第十次启动。从2005年以来,经过十年的爱心接力,共募集善款270多万元,让530多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是什么让“爱心”风雨无阻,历久弥新?本台从今天起将推出系列报道,《十年·榜样》。今天播出第一篇《公益的榜样:爱心电波为寒门学子扬帆起航》。
8月11日,在“爱心助学圆梦行动”捐赠现场,第一批42位即将升入大学的寒门学子领到了5000元的助学善款。毕业于藁城市第一中学的杨盼盼就是其中一位。今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被河北师范大学录取。但因为父母双亡,一直寄养在并不富裕的叔叔家,这笔钱对她来说弥足珍贵。
杨盼盼:计算机类的,有贵一点的,有便宜一点的,我找的是比较便宜的,通知单上写的是学费、书费之类的一共是4700。
说起“爱心助学圆梦行动”,还是因为元氏县一个女孩。十年前,她已经接到西安交大的录取通知书,却因为交不起学费,只好回家放羊,她准备来年把羊卖掉再考大学。河北电台主持人晨露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看到女孩的经历,萌生了帮帮这些寒门学子的念头。
晨露:我当时就特别冲动,给台里打了一个电话,就说我们能不能帮助一下像这个同学一样的贫困生,我就把这件事给他们讲了,领导说我们就做这件事。
晨露的想法和大家不谋而合,发挥媒体优势,开办一个特别节目,彰显励志故事,凝聚社会爱心,为那些寒门学子们改变自己命运助一把力。听到这项公益活动的创意,板城酒业毫不犹豫地接过了第一支接力棒。
随着节目开办起来,一个个寒门学子逆境成才的经历,感动着听众:一个个温情的电话打进直播间,一沓沓汇款单寄到河北电台,公益的旗帜凝聚起巨大的社会能量。采编播人员感动着、奉献着,也思索着:要让更多的爱心汇集,一个公开、透明的平台必不可少,为此,活动组织方专门邀请河北省青少年基金会全程监管。为了一句“我信你”,整个团队每年都要对报上来的贫困生进行逐一家访。这一走就是大半个月。河北电台私家车广播的编辑王春雨就是这十年的见证者。
王春雨:大部分都是农村偏远的山区,没有一家特别顺利的,导航导不到那去。第三年,我们也去了当时最穷的一家,走的盘山道,突然手机里提示辽宁移动欢迎您。
每一次活动爱心人士都能够与大学生面对面接触,每一笔捐款工作人员都坚持与捐助者反复核实。用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侯树林的话说,爱心改变命运大型助学行动之所以能够十年一路走来,是与媒体搭台、企业助力、公益组织监督的“新”模式分不开的,而正是这样的运作模式,才使得公益活动更有意义。
侯树林:这个项目河北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全程参与了它的过程,也是我们河北青少年基金会合作最久,坚持时间最长的一个公益项目。媒体全程参与,从策划到寻找,到和企业合作,最后到完成助学金发放,充分发挥了媒体的优势。
十年里,“爱心助学圆梦行动”接受社会各界捐款超过270万元,帮助了500多名寒门学子,被河北省青少年基金会作为榜样活动进行推广。
河北电台私家车广播总监张立成:让公益方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们还要融合微博、微信、广播网、河北电台即通手机客户端等这些新媒体,提高公益活动的执行效果,汇聚更多善意和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