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环保篇:干净水、放心饭、蓝蓝天
来一顿放心餐,喝一杯纯净水,出门望见蓝蓝天……小新觉得,这就是稳稳的幸福。大家不妨随着小新来瞅瞅《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写好环保这篇大文章做了哪些准备!
上周末小新一出门,就惊呆了。身处霾中,站在街头望不到街尾。小步快走的行人,全副武装恨不能只露出两只眼睛。这里不是别处,是把雾霾顶上头条的沈阳。环保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说,沈阳8日PM2.5均值曾突破每立方米1100微克,吓得小新都不敢呼吸了。
环保专家说,雾霾来势汹汹,静稳、逆温的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此外,北方多地相继进入供暖季,大量燃煤与焚烧秸秆成为产霾的主力。小新不禁要问了:“难道供暖季的蓝天就只能靠冷空气吗?”
好在“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并“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还要“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
小新觉得尽快转变能源结构,少烧煤、烧“清洁煤”,雾霾才会变成“稀客”。其实保护大气环境,咱们每个人都能尽一份心。比如说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选择自行车、电动车等绿色出行交通工具,都可以为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出一份力。
东北太冷、太霾,小新决定当回“候鸟”,去彩云之南过过冬。在一片翠绿中,有块波光粼粼的镜面,这就是滇池了。一位大叔正面色有些凝重地盯着眼前的池水。一番攀谈后,小新才知道这位大叔是土生土长的昆明人,上世纪80年代末还曾在滇池里游过泳、抓过鱼。“后来滇池蓝藻爆发成了‘绿湖’。这些年稍微好些了。”大叔遗憾地说。
滇池、绿湖、蓝藻、水华,小新眼前浮现出一片“湖中草原”,仿佛还闻到难闻的腐味。大叔说得没错,因为城市发展、人为活动加剧,滇池已不是儿时的模样。但小新知道情况正在好转,今年滇池蓝藻水华爆发时间为近7年来最晚,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已从重度降为中度。
“十三五”期间,给滇池等水体“治病”能再加一把劲儿。规划建议说:“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水资源宝贵,还要省着点用。譬如“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节流的同时也要开源,像“合理制定水价,编制节水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都写进了规划建议。
一阵奔波后,小新决定要补充下体能。但正走着,听到几位大妈闲聊。左边的大妈说:“前段时间看报纸,说是哪儿发现大米有问题,重金属超标!”右边的大妈接过话茬:“电视都演过,有人多脏的水里都敢养鱼,还卖!”你一言我一语,小新听得都不饿了……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都说了,天蓝水好还要关心吃的咋样。粮食蔬菜都来自土地,土地质量的好坏可是食品安全的基础。这一点,规划建议想到了:“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源头管住了,源流就好管了。“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希望未来5年,咱能吃得更安心。
“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这是环境的现状;“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这是环保的目标。从现状到目标,中间是5年的时光。“十三五”期间,环境质量要实现反弹。规划建议,仅仅是第一步。踩实、走好之后的每一步,才能不断拉近目标与现实的距离。这背后有各行各业生产方式、千家万户生活习惯的改变,有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改变,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改变。小新会与大家一起参与其中、见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