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翻一番

22.02.2016  10:19

坚持“三个重在” 把握“三个关系” 突出“三个重点

十三五”我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翻一番

我省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目标确定,力争到2020年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7万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工业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是记者从2月17日召开的全省工业稳增长促转型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十三五”我省工业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工业整体跨上中高端水平,传统工业提档升级取得重大进展,高技术产业比重大幅提升,装备制造业成为第一主导产业,钢铁强省地位基本确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分别控制在2亿吨、2亿吨、2亿重量箱左右。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等主要工业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稳步上升。创新能力取得突破。关键领域创新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指数位居全国前列,智能生产、智能产品比重较大提升,“互联网+工业”取得良好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节能减排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8%,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率先突破。五区五带五链发展良好,协同创新体系基本确立。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邹平说,“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历史上重大机遇最为集中的时期,是各种优势潜力最能有效释放的时期,是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最为紧要的时期,是推进结构调整又好又快发展最为宝贵的时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十三五”时期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实现“十三五”目标,要坚持“三个重在”,把握“三个关系”,突出“三个重点”。

坚持“三个重在”,着力实现跨越赶超。一是重在主动。变被动应对下行压力为主动把握新常态,变被动适应低端需求为主动引领高端需求,变被动压减过剩产能为主动化解产能过剩,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二是重在加快。对于“十三五”各项任务,要坚持好中求快、快中见好,抓紧谋划举措、加快推进落实,能快则快力争更快、能好则好力争更好。三是重在精准。在抓落实上,改变“大水漫灌”做法,实行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精准工作法,结合产业、行业、企业特点,分业施策、一企一策、精准发力,追求事半功倍的成效。

把握“三个关系”,着力掌控发展方向。一是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既要努力稳增长,为调结构争取时间和空间,又要狠抓结构调整,为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成效、更可持续的增长提供坚实保障。二是把握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坚持需求牵引和供给优化并举,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提升,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三是把握好传统与新兴的关系。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兴产业依托传统产业的技术积累、制造能力和配套体系成长壮大;新兴产业是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传统产业依靠新兴产业产生的新技术新模式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要坚持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两手抓,形成互相支撑、彼此带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突出“三个重点”,着力完成重点任务。一是突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把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作为活跃工业经济全局的切入点,精准确定功能分区、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精准打造高水平发展平台和承接载体,以承接产业转移、开展产业链合作、深化协同创新为重点,打造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沿海地区、张承地区等三区;打造京津走廊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海线临港产业带、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产业带、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等五带;打造汽车、新能源装备、智能终端、大数据、生物医药等五大跨区域优势产业链。二是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措施,下大力气化解产能过剩,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推动产业产品向中高端迈进,以新要素新技术新模式创造出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三是突出制造强省建设。要按照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的要求,主动顺应“互联网+”时代趋势,以创新驱动为主题,以制造业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两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技改专项、制造业强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产业链协同创新、智能制造、“互联网+”协同制造、绿色制造、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质量品牌建设“双千”、国际产能合作等十大工程,加快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