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行业迎接“烤”验
近期,我国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特别是北方地区,不仅高温强度强,而且持续时间长。气象监测显示,这是近12年来我国北方遭遇的最强高温天气过程。热浪席卷之下,各地纷纷迎战高温,医疗卫生系统也积极为百姓健康“解热降暑”: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做好高温天气医疗工作的通知》,对医疗资源调配等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一些“火炉”城市也在这场大“烤”面前亮出实招。
■单日门诊量屡屡破万
连日来,北京、上海、西安、长沙等地高温超长待机,平均温度达38℃。高温导致老年病人和急诊、重症病人增加。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大医院单日门诊量破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新华医院单日门诊量峰值逼近1.6万人次,华山医院7月以来仅皮肤科单日门诊量就达5300人次。7月第一周,北京儿童医院门急诊总量相比6月最后一周增长了约5%。
暑期也是烧伤病高发季节,上海瑞金医院门急诊量尽管与往年持平,但烧伤病人单日门诊量达到400人次,比平时增加一倍,小儿烫伤占1/3。该院烧伤科主任郇京宁说,烧伤与气温密切相关,夏天衣服穿得少,皮肤暴露得多,烧伤危险系数加大,因此夏天尤其要注意烧伤烫伤防护。此外,家长应尽量为孩子创造舒适凉爽的环境,预防中暑、晒伤及热伤风。
针对老年人急救量明显增加的情况,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急救员吴昕提醒,室内开启空调后的温度与室外温度应保持相差8℃左右,并定期开窗通风,饮食要清淡易消化。有独居老人的家庭,要经常与老人保持联系,掌握老人的健康动态。
■“随机应变”战高温
针对高温天气,各地采取了多种多样措施来应对。
每年7月~8月,北京朝阳医院都会开启早门诊模式。“已经开展十几年了,包括辅助检查科室在内的所有科室都在早7时30分开诊。”该院宣传中心主任杨舒玲说,“夏季天气炎热,早门诊可以给患者提供凉爽的就医环境。”北京儿童医院门诊部负责人介绍,医院制订了临床科室暑期门诊应急预案,通过采用增设部分专业门诊、增加出诊医生、简化门诊流程、延长工作时间等方式尽力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此外,该院志愿服务工作部还招募并培训高校志愿者和职工子女志愿者,每天安排100多名志愿者在门诊楼各楼层分诊台、诊室、自助挂号机等人流较多的区域进行导医,支援临床工作。
上海龙华医院在儿科、肺病科、风湿病科、针灸科等冬病夏治门诊,通过提前开诊和延迟结束的方式延长服务时间,并更新升级门诊一站式自助机,缩短患者挂号、付费时间。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医院在门诊导医台免费为患者发放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防暑降温药品,在门急诊赠送小扇子、提供绿豆汤。
面对暑期就医高峰,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病人也明显增加。在上海浦东新区祝桥镇社区卫生中心,陈先生带着患有哮喘的儿子前来看病。此前,每个月他们都要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诊。祝桥镇社区卫生中心加入浦东儿联体后,“陈爸爸们”不再承受路途上高温之苦。
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提前做好战高温准备,完成车载救护设备的年检工作,检查所有救护车的车况和空调设施,制订了详细的加班加点计划,提升随时应对业务高峰的急救运行能力,确保平稳度夏。
■公共卫生预警频率加大
持续高温天气,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物中毒极易发生。对此,一些省份发布了高温天气餐饮食品安全预警。甘肃省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餐饮服务经营者必须把好原材料采购关、交叉污染关、加工制作关、餐饮具消毒关、人员健康关、场所环境关、应急处置关,保障市民饮食安全。
一些地方卫生计生委也做好了应对地区高温中暑病例和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的应急预案。陕西省疾控中心实时评估省内高温中暑事件信息。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加强暑期卫生应急值守,做好随时应对高温天气引起的中暑事件和突发情况的各项准备。
北京市卫生计生监督所加大对泳池水质检查力度。该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科科长高旭东介绍,高温天气会导致泳池内余氯挥发加速,如果不及时弥补,就会变成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高温天气下疾控人员也更加忙碌。尤其是在遭受洪水“折磨”的湖南省,为确保大灾后无大疫,该省各地疾控部门深入受灾的社区、农村开展生活饮用水、食品监测、环境卫生消毒、强化疫情监测与防控、灾后健康教育宣传等各项救灾防病工作。目前,暂时未发现洪涝灾害相关传染病异常升高,也未发现洪涝灾害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